羞羞动画_欧美精品亚洲网站_黄网站色成年片大免费软件_放荡的情妇

城市概況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區概況——農業(三)

更新時間:2018-03-19 12:07:53 來源:m.aniluna.com 編輯:okzjj.com 已被瀏覽 查看評論
張家界旅游網 公眾微信號

    第三節 畜牧業

  湘西自治州境牧草資源豐富,全州有草山草坡1050萬畝,占國土面積的44.6%,占湖南省草場面積的14.03%,人均近5畝。萬畝連片的草場37處,面積960萬畝。畜牧業有著悠久的歷史。1949年以前,由于飼養管理技術落后,畜疫流行,家畜家禽死亡率高,畜牧業發展緩慢。1949年,共有耕牛19.16萬頭,生豬43.6萬頭,山羊1.47萬只,家禽99.39萬羽。

  1952年,湘西苗族自治區及各縣人民政府相繼成立家禽保育防疫機構,組織、培訓民間獸醫開展畜禽免疫注射,使危害畜牧業發展的傳染病得到有效控制。50年代末,引進良種畜禽,建立畜禽繁育基地,興建養豬、養雞場和畜牧研究所,進行品種改良,推廣科學飼養管理技術,建立健全以“三包”(包防疫注射、包治療、包賠償)為主要內容的防疫體系,降低畜牧死亡率,促進畜牧水產業的發展。1959年,耕牛飼養量比1949年增長39.7%,生豬增長50.74%,山羊增長3.53倍,家禽增長1.05倍。60年代初期,由于連續自然災害,耕牛、生豬等主要家畜下降到新中國成立時的水平,其后雖然采取恢復措施,畜牧業有所恢復,但漲幅不大,且不穩定。80年代起,各級政府根據市場經濟規律把發展畜牧業作為農村致富的支柱產業,鼓勵和扶持畜牧業生產發展,調動農民養畜養禽的積極性,使畜牧業得到持續發展。1995年,全州耕牛飼養量44.79萬頭,生豬214.1萬頭、山羊58.87萬只,家禽720.15萬羽。1996年后,全州畜牧業生產緊緊圍繞“八七”扶貧攻堅這一中心,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資源為依托,以科教為先導,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的,充分利用資源優勢,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在大力發展豬禽奶生產的同時,突出牛羊支柱產業開發。2000年,豬、牛、羊、禽飼養總量分別比1995年依次增長3.1%、15.5%、63.67%和42.79%,出欄(籠)依次增長17%、72.97%、118.46%和43.98%,肉類總產量增長22.91%,蛋品產量增長32.69%,畜牧業總產值增長18.2%。2001年以后,全州狠抓西部開發的歷史機遇,圍繞畜牧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應對人世這一目標,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新的措施,使全州畜牧業生產登上新的臺階。2005年,生豬飼養量240萬頭,出欄129.69萬頭;牛飼養量52.73萬頭,出欄7.81萬頭;山羊飼養量100.9萬只,出欄46.86萬只;家禽飼養量達926.37萬羽,出籠544.44萬羽;肉類總產量10.87萬噸,蛋品9191噸,牛奶874噸,養殖業總產值13.72億元(含漁業1.25億元),占農業總產值30.9%。當年,農業總產值比上年增加1.7億元,其中養殖業貢獻0.6億元,貢獻率為35%。

  一、調整結構

  中共湘西自治州委、州人民政府十分重視發展畜牧業,尤其是山羊的開發,把養羊業作為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發展優質高效牧業,穩定增加農民收入的支柱產業來抓。“九五”期間,成立了領導班子,組建湘西自治州山羊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并批轉了州畜牧水產局制定的養羊業發展規劃,增加養羊業投入,1996-1997年,州、縣市共投入3000多萬元,重點建設50個規模鄉鎮和150多個規模村,1個國家級、1個省級秸稈氨化、種草養畜示范縣,形成商品基地,年產出欄山羊24. 53萬只,占全州山羊出欄總數的61.46%。基地建設,使養羊業連續4年保持在100萬只以上,帶動了農戶的規模養殖。2005年,全州牛羊肉產量占肉類總產量的22.3%,比全省高7個百分點;全州草食牧業產值占養殖業總產值的33%,比全省高8個百分點。

  二、種苗工程

  經過多年努力,到2005年,全州逐步建立健全了家畜三群一網(核心群、擴繁群、生產群及人工授精網點),即全州逐步形成州有原種場、縣有擴繁場、鄉鎮有良種繁殖戶的山羊繁殖體系。

  1998年底,州畜牧水產局與澳中貿易公司合資創辦湘西自治州波爾山羊繁殖基地,修建種羊欄舍,從南非引進波爾羊胚胎,在載體母羊體中進行移植。2002年,州畜牧水產局投資,分別從廣州、貴州引進波爾山羊原種,建立州波爾山羊原種場,購進本地母羊進行雜交改良試驗示范。雜交羊初生重、日增重均比本地羊高1倍多,飼養1年可達40公斤左右,當年出欄,比本地山羊育肥時間縮短1年,雜交優勢十分明顯。2002年,州波爾山羊原種場引進繁殖波爾山羊200只、南江黃羊1000多只。瀘溪縣辦起了麻溪口種羊場、龍山縣和花垣縣建立了南江黃羊繁殖基地,為州內外提供了大量山羊良種,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極大地推動了全州山羊生產規模化、專業化、區域化的建設。

  1980年,建成州冷凍精液站。其職責是開展湘西黃牛的品種選育和雜交改良。至1988年,全州冷凍人工授精配種耕牛4.7662萬頭,生產雜交牛2.282萬頭。1998年秋,湘西黃牛品改點從18個擴大到96個。在州冷凍精液站安排指導下,全州有41.7%鄉鎮鋪開牛的品改。2005年,全州設立牛冷配點59個,冷配牛1.6萬胎次,受胎率達75%,而且牛的品種改良中雜交一代黃牛和水牛初生重比本地牛分別提高117%和80%,高代雜交牛增重達到1公斤以上,走在湖南省前例。2002年,吉首市畜牧水產局在社塘坡建立吉首市良種奶牛示范基地,按照“公司+基地+養殖小區”的模式進行開發,從澳大利亞引進純種荷斯坦奶牛,每頭平均日產鮮奶26公斤,比國內黑白花奶牛年產鮮奶量高出20倍。

  州、縣市均建有種豬繁殖場和生豬品改點,建立以大約克為主的育種核心豬群,提高了生豬品質的產仔率、瘦肉率、屠宰率。生豬良種覆蓋率達90%以上。到2005年,全州農村人口平均出欄生豬0.6頭,每頭生豬盈利80~150元,僅生豬一項為農民人均增收60元。

  1987年,在原種畜場養雞場內,建有種雞場1個,多年來為州內提供海賽克斯雞、長沙黃雞、廣西蘆花雞和廣東新興黃雞等優質品種。到2005年,全州扶持發展孵化大戶5戶,對孵化大戶購買孵化機按照農用機械補貼30%,對其用于孵化大戶的貸款貼息3年。其中吉首市于2005年8月正式投入生產,全年共孵出雞鴨苗18萬羽。

  三、種草圈養

  2001年7月,國家計劃委員會、農業部下發《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優質牧草種子基地建設項目投資計劃》的通知,項目總投資1500萬元,建設1.8萬畝優質牧草種子基地,加快湘西自治州畜牧業內部結構調整的步伐,以湘西自治州優質牧草種子基地為龍頭,帶動全州種草養畜的興起。同年11月,破土動工,投入建設。2002年,全面啟動,鳳凰、保靖、永順、古丈、花垣等縣利用良田良土種草蔚然成風。據統計,2002-2003年全州調進優質草種11萬公斤,新增人工種植篁竹草、矮象草、偏穗牛鞭草、黑麥草等10多種優良牧草達12萬畝,涌現出一批種草在300畝以上的大戶。到2005年,全州共引進28個品種試驗,引種效果好,并確定了25個示范,其中引進的苜蓿、木豆等蛋白質飼草填補了湘西自治州蛋白質牧草的空白,使全州山羊圈養技術得到很大提高,解決了牛、羊過冬問題。同時,建成州優質牧草500畝原種基地和龍山、永順、保靖、花垣、鳳凰等5縣共1.8萬畝擴繁基地。2003年10月,通過省級專家驗收合格。草種基地建成后,年產各類牧草子5000噸,滿足了州內對牧草種子的需求。種草圈養意義重大:一是適應國家西部大開發生態建設的形勢,改變既往草食牲畜傳統放牧調養方式,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二是為科學合理調整農業經濟結構和畜牧業內部結構、大力發展節糧型草食畜牧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三是對于開展草食牲畜集約化規模養殖,發展西部貧困地區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實現農村穩定和加快農村脫貧致富奔小康進程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到2005年,全州共完成人工種草58.3萬畝,共有牛羊養殖大戶4853戶,其中,養牛專業戶1014戶,養羊專業戶3839戶。花垣縣雅橋鄉養羊大戶寧學文創辦的“創世紀草食牧業有限責任公司”,種草200畝,養羊1000多只。在該公司帶動下,該縣雅橋鄉、排吾鄉山羊養殖熱情高漲,其中雅橋鄉建設養羊專業村13個,排吾鄉7個,每村發展養羊戶50戶,戶均飼養基礎母羊20只,年飼養規模50只以上。龍山縣在坡腳、靛房、賈壩、咱果等16個鄉鎮、67個村、150戶進行種草養羊示范,投入資金450萬元,效益良好。種草圈養已成為湘西自治州農村農民增收的新興產業。

  四、退耕還草

  退耕還草是退耕還林的必要組成部分,沒有退耕還草的實施,退耕還林便失去保障;同時,退耕還草是促進畜牧業發展的重要措施之一。2003年,在全州退耕還林的高潮中,永順縣在省、州畜牧水產局的指導下,全年共完成人工種草9276畝,新增黃牛2140頭、山羊3560只。退耕還草項目覆蓋全縣35個鄉鎮、82個行政村、308戶農戶。保靖縣于2002-2004年,圍欄改造天然草原3.8萬畝,新建人工飼草料基地2萬畝、草地檢測管理監護中心1個。2004年10月底經省驗收組順利驗收。這是省下達的天然草原恢復和建設項目。項目完成后,項目區內38個村、2個場經濟收入6084.4萬元,比建成前凈增25.46%;糧食產量967.49噸,比建成前凈增14.94%;人均純收入983. 25元,比建成前凈增376.98元,增長62.18%;人均糧食377.8公斤,比建成前凈增43.8公斤,增長14.9%;牛飼養量6421頭,比建成前增長23. 96%;豬飼養量2.177萬頭,比建成前增長239.53%;養牛5頭以上163戶、共1263頭,比建成前分別增加10.13%、25.8%;養羊20只以上888戶、共5.8609萬只,比建成前分別增加1.82倍、3.07倍。2004年,古丈縣也開始實施天然草原恢復和建設項目,項目總投資5302萬元,完成天然草原改良3萬畝,天然草原圍欄保護2.4萬畝,人工種草2萬畝,建成草地監理站1個。天然草原恢復和建設項目帶動力十分明顯,使傳統的散放散養游牧方式逐步向種草圈養模式發展過渡,養殖科技含量明顯提高。

  五、養殖小區

  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農民經濟觀念進一步改變,按照市場經濟規律組織和發展生產,合理配置資源,畜禽的飼養由小而全向相對集中發展,初步實現了畜牧業生產區域化科學布局。花垣、保靖飼養生豬在30萬頭以上,龍山、永順飼養生豬在40萬頭以上;保靖縣養羊成為全州的領頭羊,達20萬只以上;瀘溪、古丈、花垣以養羊為主;永順、鳳凰以飼養肉牛為主,吉首以奶牛為主,這樣的畜牧業生產格局已經形成。為鞏固和發展這一成果,全州狠抓養殖小區和養殖協會的發展。至2005年,全州建立養殖小區20個,發展養殖協會38個。養殖小區成為州內畜牧業發展的支柱和樣板,而養殖協會則能在管理運作上實現“五個統一”,即統一貸款,統一種苗,統一飼料,統一防疫,統一銷售,在產、供、銷等方面發揮紐帶和橋梁作用。如保靖縣水銀鄉,立足于本地山多田少、牧草資源豐富的自然條件和山羊養殖發展基礎好的優勢,將發展山羊養殖作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舉措,組織成立山羊養殖協會,加大對養羊戶的扶持,使全鄉山羊養殖向規模化發展,成為州、縣養殖基地之一,在縣畜牧水產局的大力支持下,實施科技興牧,2005年人工種草面積達6000多畝,年末存欄山羊2.4萬只,養殖大戶全部實現了山羊圈養或半牧半舍飼養。通過品種改良,全鄉山羊良種覆蓋率達95%以上。以水銀村、東坪村、昂村為中心的水銀鄉山羊養殖小區已粗具規模,小區內一個山頭一片欄,幢幢欄舍羊滿圈的景象隨處可見,養羊業已成為該鄉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

  六、經營模式

  形式各異的畜牧業產業化經營初見端倪,新型經營模式不斷涌現。2005年,全州共有養豬專業戶1433戶,戶均養豬150頭;養牛專業戶1014戶,戶均養牛16頭;養羊專業戶3839戶,戶均養羊76只;養禽專業戶1648戶,戶均養禽2000多羽。在此基礎上,以武陵牧業集團為龍頭的公司+基地+農戶的湘西黃牛產業化經營模式,以國營湘西自治州山羊公司與私營的山羊營銷大戶寧學文的公司聯合+基地+農戶的湘西山羊產業化經營模式,以保靖縣水銀鄉山羊養殖協會+農戶的農村合作經濟組織,以吉首市股份制金牛公司+奶牛示范基地+農戶的奶牛產業經營模式等新型模式已經產生。這些經營組織引導農民參與大市場、大競爭,實現利潤最大化,同時也構成湘西自治州畜牧業產業化建設的多樣性,推進了湘西自治州畜牧產業的升級。

  七、動物防疫

  改革開放以來,州、縣市畜牧水產局設有畜牧科(站)、水產科(站)、家畜疫病防檢站和種畜場、魚苗魚種場,鄉鎮設有獸醫站0 2004年,全州所有鄉鎮都組建了鄉鎮動物防疫站,配備了651名專職動物防疫員,屬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全州建立健全了州、縣、鄉、村四級疫情信息網絡,確定8名縣級疫情信息員、2392名鄉村動物疫情觀察報告員。2005年,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首次將重大動物疫病防治經費列入財政預算。按照“政府保密度,部門保質量”的總體要求,全州上下認真落實各項防控措施,通過開展春、秋兩季集中免疫,加強疫情監測,加強產地檢疫和市場監督以及消毒滅源等工作,取得了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階段性勝利,實現了“疫情不擴散,人員不感染”的目標。動物防疫體系建設,有效地提高了免疫質量,增強畜體抗病力,大幅度減少畜禽發病死亡,保障畜牧業生產的持續健康發展。每年可為農戶減少直接經濟損失1億元以上。

張家界旅游網

  免責聲明:除來源有署名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為張家界旅游網編輯或轉載稿件,內容與相關報社等媒體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分享到:

復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