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羞动画_欧美精品亚洲网站_黄网站色成年片大免费软件_放荡的情妇

張家界區劃

慈利縣(十三)

更新時間:2018-03-19 12:10:47 來源:m.aniluna.com 編輯:okzjj.com 已被瀏覽 查看評論
張家界旅游網 公眾微信號

 

【月塔村】 位于通津鋪鎮北部,東與東岳觀鎮交界,南鄰所坪村,西鄰葵花臺村,北鄰千步崗村。由向家峪、高家灣、清茶擁、巖峪、楊灣、八斗、東坪、月塔、廟埡等12個村民小組組成。全村總面積1900畝,耕地面積1014畝,旱澇保收面積350畝。全村地形呈橢圓形,境內有小溪1條,水庫1座,能灌溉面積500畝。主要物產有水稻、油菜、小麥、紅薯、玉米、柑桔等。村里交通較為方便,僅一個村民小組未通公路。1986年解決了全村照明。1999年全村裝了20余部電話。1994年通過群眾集資、村里自籌、多方捐款,修建了一所村小學,校園面積3.5畝,建筑面積564平方米,有4間教室。村里姓氏有唐、黎、卓、向、張等,村民大多數為土家族。全村共270戶898人,其中男464人,女434人,勞動力455人。1999年全村總收入90萬元,人均1002元。糧食總產量500噸,人均556公斤。
【水淌村】 位于通津鋪鎮最南端,東鄰長峪村,南抵零陽鎮,西接零陽鎮高峰鄉,北與水井交界。轄有六堰、文臺、巖院、蘆毛、二層巖、楊坡、水淌、席塔8個村民小組,總面積2500畝,耕地面積540畝,主要是旱地。全村地形較復雜,多為水淌地和沖地,解放初期有山塘8口,改良梯地近100余畝,農戶自建飲水池30多個。主要物產有小麥、玉米、紅薯、油菜,還有杜仲,全年糧食總產量400噸。全村交通方便,組組通公路,而且80%到戶,高壓線路到村到戶,部分農戶增添了小型加工器械。1984年村集資修建了村小學,校園面積2畝,建筑500平方米,有4間教室。村內主要姓氏有文、吳、唐、陽等全為土家族,全村有194戶.632人,其中男321人,女311人,勞動力310人。1999年全村總收入達177萬元,人均1339元。
【水井村】 位于通津鋪鎮南部,東鄰長峪鋪村,西鄰河井村,南抵水淌村與澧水河,北與長峪村和河井村交界,全村由大坪、大堰、水井、枚埡、羅埡5個村民小組組成。全村總面積2100畝,耕地面積350畝。全村森林覆蓋率為11%。全村地形較為復雜,屬石灰巖地區,水資源缺乏。全村有山塘14口,15畝水面,主要用于牲畜飲水、洗衣。主要農作物有玉米、紅薯、小麥、油菜、馬鈴薯等。1999年全村糧食總產量是200噸,人均500公斤。村內交通較發達,柏油公路從其境內的西部貫穿到東部,組組通公路。1984年村民自籌資金架設電線,到1990年止全村戶戶照上了電燈。部分農戶自建水池32個,積水量為2500個立方,飲用自來水。村集體投資修建了村小學,校園面積有6畝,建筑面積900平方米,有6間教室,大禮堂一間。村內主要姓氏有吳、黎、羅、周、陳、梅等,大部分為土家族,全村有135戶,435人,其中男221人,女214人,勞動力250人。1999年全村總收入59.1萬元,人均1492元。
【長峪鋪村】 位于通津鋪鎮南部,太平山腳下,東鄰東岳觀鎮江西、南家村,西鄰水井、竹葉村,南鄰水淌村,北鄰風村。由李畝、新屋、長峪、報停、山邊、東風、文灣、中心、建新、蘭樹、黃坪、六埡、長沖、尖角14個村民小組組成,總面積12000余畝,耕地面積1303畝,全村森林覆蓋率為35%。全村有小二型水庫一座,山塘48口,渠道近5000米。主產有小麥、油菜、玉米、紅薯、柑桔。村內交通條件較好,組組通公路。群眾自籌資金修建人畜飲水池近200余口。戶戶通電。1924年修建了村小學,校園面積近10畝,有8間教室。村內主要姓氏有谷、黎、卓、劉、李、唐、黃等,全村大部分為土家族,全村443戶,1424人,其中男690人,女734人,勞動力690人。1999年全村總收入170萬元,人均收入1320元。
【竹葉村】 位于通津鋪鎮南部,東鄰風村,西與燕子居委會交界,南與河井村隔河相望,北與通津村接壤。由林場、竹葉、豐合、中心、大井、云盤、溪兒溝7個村民小組組成。全村總面積1420畝,耕地面積660畝。全村森林覆蓋率為35%。全村雖組組通公路,但地處較偏僻,交通仍然不便。地形較復雜,村西地勢較平整寬闊,多為良田,村東為山丘,多為坡地。境內有一條小溪流經村西頭,能灌溉300多畝農田。解放后,修山塘2口,水面近3畝?,F在全村有灌溉面積近400畝。全村主要物產有稻谷、玉米、小麥、紅薯、油菜、黃豆等。1992年,村集體捐工捐資修建了村小學校園面積2.5畝,建筑面積430平方米,有4間教室。主要姓氏有黎、陳、卓、李、吳等,大部分為土家族,共207戶,625人,其中男325人,女300人,總勞動力410人。1999年全村總收入83.3萬元,人均1366元。糧食總產量380噸,人均600公斤。
【氽湖村】 位于通津鋪鎮最北端的九嶺山腳。東與坪山村相鄰,南與葵花臺村接壤,西與雙源村隔河相望,由花園、卓旁、魚坪、泉溪、唐坪、唐灣、楊灣、水庫、合心、李二溶、氽湖、獅子、楊柳、雙泉、漁泉15個村民小組組成。全村總面積4200畝,其中耕地面積1300畝,旱澇保收。全村地形較為復雜,山傍田、峪田較多,水利條件很好,大部分都處在莊塔水庫和村內氽湖水庫的灌區內。且境內棺村泉、秧家井和漁泉的泉水匯成一條常年不干的小溪流。全村農田都能旱澇保收。主要物產有水稻、玉米、紅薯、板栗、柑桔、杜仲藥材。村里的交通較為方便.1995年機耕路已通到全村各組。省道線從西北角擦肩而過,村內通公共汽車。電線已通到全村各組,照明了各家各戶。30%的農戶安裝了程控電話。1998年,群眾集資蓋起了一幢建筑面積為420平方米的教學樓,2000年學校又利用山泉水的自然落差埋設管道引水,用上了自來水。校園面積2.5畝。村內主要姓氏有李、趙、唐、張、陳、向、吳、卓、潘等,村民全為土家族,全村有378戶,1302人,其中男679人,女623人,勞動力600人。1999年總收入147萬元,人均1118元。
【陳坪村】 地處通津鋪鎮中心地帶,東抵葵花臺村,南鄰二吾臺村,西與杉木橋鎮交界,北與趙坪、氽湖村接壤。由楊林、向坡、雙合、葵花、中坪、風山、付風、瓦子、邢擁、水庫、業峪、美英、楊雀、頁溶、風山16個組組成。全村總面積3800畝,耕地面積1053畝,森林覆蓋率為30%。全村地形較為復雜,低山環境,山坡田多。解放后修了12口堰塘,有3畝水面,解決了近300畝的山坡田灌溉。境內有一條小溪,發源于莊塔水庫,能灌溉兩岸面積300畝。全村有效灌溉面積500畝。主要物產有稻谷、玉米、柑桔等。村內交通較為方便,縣道途經全村,組組通公路。1984年村集體籌資架設了電線,現戶戶用上了電燈。1972年,村集體修建了村小學,校園面積2畝,建筑面積400平方米,有5間教室。村內主要姓氏有陳、李、趙、唐等,村民大多為土家族,全村358戶,1280人,其中男600人,女680人,勞動力1100人。1999年全村總收入150萬元,人均收入1230元。糧食總產量600噸,人均500公斤。
【花合村】 地處通津鋪鎮北部邊遠山區,東抵東岳觀鎮,北抵國太橋鄉,南與苗山村接壤,西與莊塔鄉交界。由東岳埡、陶舊、白馬、楓樹、學校、明埡、花合峪、宋臺8個組組成。全村總面積4800畝,耕地面積261畝,全村森林覆蓋率為40%。全村地處偏僻,位于兩峽溝之中。境內水資源缺乏,僅有白馬泉水源,但因位置低,本村群眾受益很小,每逢旱季,生產生活用水極為困難。主要物產有稻谷、玉米、柑桔等,村交通閉塞,僅4個組有簡易公路,但很少通車。由于地處偏僻,群眾外出必須行走十多里的山路方可乘車。主要姓氏有楊、唐、李、卓等。村民大多數為土家族。全村165戶,414人,其中男230人,女184人,勞動力200人。1999年,全村總收入20萬元,人均500元。糧食總產量10.5萬公斤,人均收入260公斤。
【苗山村】 地處通津鋪鎮北部,東鄰東岳觀鎮新化村,西抵坪山村,南與干崗村接壤,北與花合村交界,由坪塔、大灣、花園、楊灣、漢坪、立山、楠樹、黃崗、彭崗、白楊、林場、雙源、苗山、何灣共計15個村民小組組成。全村總面積4300畝,耕地面積1035畝,旱澇保收面積400畝。森林覆蓋率為25%,全村屬丘陵地帶,田土多為坡地塝田。水利條件較好。大部分農田都處在莊塔水庫灌區內,加上解放以來先后建了8口池塘,水面面積13畝,基本上保障了農田的灌溉。主要物產有稻谷、玉米、小麥等。1999年全村糧食總產量600噸。村內交通較方 便,通公共汽車,組組通路并到80%的 農戶。1985年,村集體自籌資金架設電 線,現戶戶照上了電燈。部分村利用花合 村白馬泉自然落差,埋設管道引水,用上 了自來水。1900年村集體捐資修建了村 小學,校園面積2畝,建筑面積420平方 米,有4間教室。主要姓氏有李、黎、 趙、向、等,村民大部分為土家族。全村 有385戶,1218人,其中男618人,女 600人,勞動力623人。1999年全村總收 入156萬元,人均收入1321元。 
【泗坪村】 位于通津鋪鎮西北部,東 鄰趙坪村、南鄰陳坪村,西與杉木橋鎮七 嶺村交界,北抵杉木橋鎮龍門村。由泗 坪、豐合、黎峪、高旭、大院子、兒斗、 馬安、泉子、土地溶、梅中、劉灣11個 村民小組組成。全村耕地面積820畝,其 中水田4190畝,旱地420畝,森林覆蓋 率為28%。全村地形較為復雜,是丘陵 與山地的結合部。全村水利條件好,共有 大小20多口塘,基本解決了缺水的問題。 村內交通比較方便,基本上組組通公路, 只是路基較差,每到雨季行車便有難度。 部分農戶利用自然水落差用上了自來水。 村里95%以上農戶照上了電燈。村小學 始建于1988年,校園占地面積1508平方 米,建筑面積457平方米,共有4間教 室。村內主要姓氏有李、趙、黎、劉等, 全村有農戶386戶,1105人,其中男性 603人,女性502人,勞動力600人。 1999年總收入110萬元,人均收入1000 元。糧食總產量1100噸,人均1000斤。 
【坪山村】 位于通津鋪鎮北部,東鄰 苗山、千步,南鄰葵花臺,西鄰葵花、氽 湖,北鄰九嶺。全村由瓦窯、白羊、廟 灣、黎坪、張太、長源、李子、新屋、坪 山、長擁、星峪、土地、陽光、小源、船 形15個村民小組組成。全村總面積1500 畝,耕地850畝。森林覆蓋率為50%。 全村地形較復雜,田多地少,解放后,全 村人民自籌資金修建了以白馬泉為水源的 合堡溪引水渠,人民公社后又修建了氽湖 水庫、莊塔水庫,全村耕地基本上旱澇保 收。主產稻谷、玉米、紅薯、小麥、油菜、馬鈴薯等,全村糧食總產量為550噸,人均純收入500公斤。村內交通方便,組組通了公路,70%的村民利用合堡溪自然落差,埋設管道引水用上了自來水。全村于1984年架設高壓電,戶戶照上了電燈。1998年村民自籌資金6萬元,建修教學樓一棟,校園面積1200平方米,建筑面積500平方米,教室6間。村內主要姓氏有趙、張、李、黎、卓等,全村為土家族。全村332戶,1091人.其中勞動力540人。全年總收入124萬元,人均收入1200元。
【河井村】 位于慈利縣通津鋪鎮西北部,東鄰水井村,南抵溇水河,西鄰市場河村,北與竹葉、長峪村交界。由小河、西牛、雙龍、余灣、河井5個村民小組組成??偯娣e3500畝,耕地面積484畝。全村地形呈橢圓形,地形東高西低,海拔約400米。主要種植玉米、小麥、紅薯、油菜、黃豆等農作物。全村交通比較方便,組組都通公路,并且70%的農戶通公路。戶戶都用上了電燈。水資源奇缺,特別是秋、冬季一般的戶要到市場河河內挑水,或用車拖水。1984年村集體捐工捐資,重修了村內村小學,校園總面積為3.5畝,建筑面積為300平方米,教室有3間。村內主要姓氏有向、周、熊、黎、涂、梅。村民大部分為土家族,全村共137戶.492人,其中男242人,女250人,勞動力212人。全村總收入68.9萬元,人均1400元。
【星峪村】 位于通津鋪東北部,東鄰東岳觀鎮,西鄰巖峪村,北低黃崗村,南抵通津鋪村。由金灣組、富庸組、向峪組、大灣組、合星組、天心組、熊凸組、陳塔8個組組成。全村居住于山區,低山環境,山多田少??偯娣e3500畝,耕地面積740畝,旱澇保收100畝。初級社和高級社修了2口堰塘,灌溉面積100畝,修筑水渠1條,長2000米。主要物產有柑桔、杜仲、水稻、小麥、玉米、馬鈴薯、紅薯、油菜,全村糧食總產量達50萬斤,村里交通方便,組組通公路。自籌資金5萬元,架了電線,家家照了電燈,裝了電話十多部,農戶利用山泉自然落差引上了自來水。本村于1998年由村民自籌和捐款3萬元,建了一所教學大樓,校園面積4畝,建筑面積500平方米,有4間教室。全村的主要姓氏有黎、唐、吳、卓、向、奠,大部分為土家族,全村共204戶.642人,其中男300人,女342人,勞動力300人。1999年全村總收入8萬多元,人均800多元。
【柳子泉村】 位于通津鋪鎮西南部,東抵市場居委會,西與杉木橋鎮交界,北與漁泉村接壤,南與高峰鄉相望。由桃埡、風湘、水井、巖塔、風河、茶園、沙浪、柳子8個組組成。全村總面積4300畝,耕地面積764畝,旱澇保收面積35畝。全村森林覆蓋率為35%。全村地處偏僻山區,交通不便。地形呈帶狀,繞在通津鋪鎮西南部邊緣。水利條件較差。婁水雖沿村南部邊緣流過,但因處在深山峽谷中,難以引用。解放后,修建的2口水塘也因地處石灰巖地帶,水資源缺乏,至今也未發揮效益,群眾生產生活用水都很困難。1970年,村集體修建了一簡易校舍,校園面積2畝,教室3間,現破亂不堪,急需翻修。主要姓氏有卓、鄭、李、王等,村民大多數為土家族,全村316戶,825人,其中男413人,女412人,勞力716人。1999年全村總收入82萬元,人均1000元。糧食總產量450噸,人均550公斤。
【趙家坪村】 位于通津鋪鎮北山丘陵地帶,由雙門、學校、雙源、豐合、戴崗、長溶、茶葉、眉楊、李灣、水井、何灣、花苑、新合、輸贏溪14個村民小組組成,全村總面積2044畝,耕地面積844畝,杉、松用材林600畝。全村崎嶇不平,旱澇保收田不多.1958年修建了蓼家溶小(二)型水庫,擁有山塘18處。1997年自籌資金建成了雙源提灌站.1998年修建雙源滾水壩,全村農田實現了旱澇保收。村內交通方便,縣道通國公路由南至北串通全村,村里利用通國公路的優勢進行分支,實現了組組通公路。1987年建立了變電房,農戶用電率達90%。1998年修建了一幢教學樓,有4間教室,4間住房,建筑面積500平方米,修建了圍墻,擁有操坪1200平方米,保證了良好的教學環境。全村姓氏有李、趙、唐、戴、吳、張、向等,大多數為土家族。全村321戶1024人,其中男506人,女518人,勞動力510人。1999年總收入145萬元,人均1221元,糧食總產量達510噸,人均351公斤。
【黃崗村】 位于通津鋪鎮東北部,東鄰東岳觀鎮廣東村、新化村,北抵苗山村,西與千步村接壤,南與月塔村交界,由于兒灣、樟樹、奠臺、流子、才零、白果、奠馬、雙溪、水田等組組成,全村總面積1550畝,耕地面積1040畝,旱澇保收200畝。全村森林覆蓋率為10%。全村地形較復雜,低山環境山坡田多。解放以來,修建了堰塘20口,小型水庫一座,解決了部分山灣田的灌溉問題。主要物產有稻谷、小麥、玉米、紅薯、油菜、黃豆等,1999年全村糧食總產量400噸,人均400公斤。村內交通不發達,只有一條簡易公路貫串全村,因小道曲折,下雨無法行車。1987年村民自籌資金6萬多元,開始架電線,本年度全村通電,現在基本解決全村照明用電問題。1971年村集體捐工捐資修建了村小學,校園面積4畝,建筑面積250平方米,有4間教室。主要姓氏有李、卓、陳、痔、向、史、支等,村民大部分為土家族,全村有340戶.1020人,其中勞動力560人。1999年全村總收入110萬元,人均收入1100元。
【漁泉村】 位于通津鋪鎮南部,東鄰燕子村,西鄰柳子泉村,南抵市場河村,北與杉木橋鎮交界。由漁泉、炸埡、長元、席塔、三元、長元、三灣、高溪、灰要、長灣、玉珍、太平、水垣、木塔、銅盆15個村民小組組成。全村總面積4500畝,耕地面積1413畝,其中水田60畝,旱澇保收面積100畝,森林覆蓋率為35%。全村地形復雜,低山環境山坡地多,初級社、高級社和人民公社時共修池塘35口,現有4畝水面,主要用于人畜飲水。主產有稻谷、小麥、玉米、紅薯、油菜和柑桔等。全村糧食總產量500噸,人均400公斤。村內交通較方便,慈索公路從村東部經過,基本上組組通公路。99%的農戶照上了電燈,80%的農戶安裝了電話。由于地質是石灰巖結構,溶多,用水、飲水十分困難。1994年村集體多渠道籌措資金,修建了村小學,校園面積6512平方米,建筑面積527平方米,有5間教室,辦學條件較好。村內主要姓氏有黎、蘇、全、李、向、桑等,村民大部分是土家族。全村有450戶,1457人,其中男720人,女737人,勞動力750人。1999年全村總收入60萬元,人均純收入450元。
【葵花臺村】 地處通津鋪鎮中心地帶,東鄰月塔村,西與陳坪村接壤,北抵氽湖村,南與二吾臺村交界,由磨坊、中坪、竹籠、四擁、條溪、趙灣、張鋪、陽臺、槳坪17個村民小組組成。全村總面積為5200畝,耕地面積為1372畝,旱澇保收面積780畝。全村地形較開闊平坦,水田屠多。解放后,修建堰塘17口,水面積25畝,能灌溉300畝。子峪溪從村西頭穿過,灌溉兩岸面積約400畝?,F在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800畝。主要物產有稻谷、玉米、柑桔等。1999年全村糧食總產量650噸,人均500公斤。村內交通條件較好,組組通公路。1985年,村自籌資金4萬多元架設了電線,現在戶戶照上了電燈。1996年,村集體捐資捐工修建了小學。建筑面積為600平方米,校園面積2畝,有8間教室。主要姓氏有張、卓、李等,全村總人口1660人,其中男890人,女770人,勞動力800人。1999年全村總收入150萬元,人均1230元。
【鎖坪村】 位于通津鋪鎮中部,東南鄰通津鋪居委會,西與二吾中村、后溪峪居委會隔河相望,北抵月塔村。全村由水碾、鎖坪、畔埡、陳直峪四個村民小組組成。全村總面積約6500畝,其中耕地面積210畝,旱地115畝。本村西部有一小平原,其余均為丘陵山地。境內有?。ǘ┬退畮煲蛔咛?口,長約一公里的引水渠一條,基本解決了灌溉問題。主要物產有水稻、玉米、柑桔等。小平原種植水稻為主,兼種蔬菜、馬鈴薯等。旱地作物是以柑桔為主,兼種玉米和紅薯。有一條簡易公路貫穿全村,各組照明用電、程控電話均已開通。本村居民均為土家族,主要姓氏有唐、黎、卓、薛、吳等,人口314人。1999年全村全年生產總產值63.55萬元,人均收入2000元。
【燕子村】 位于通津鋪鎮西南部,東鄰通津鋪居委會,西北與三山居委會相連,南與漁泉村接壤,由燕子、獅子、后溪、建壩、桐木、楊凸、羊角、丁坪、朱旁、太坪、中坪、中心、齊臺13個組組成,總耕地面積1036畝,旱澇保收600畝。森林覆蓋率為20%。居委會地形呈長方形,地勢較寬闊平坦。村水利條件較好,有兩條溪流經全村,解放后又修建了六口水塘,現能蓄水的僅2口,水面面積為8畝,居民多次籌資修建32個固定壩,使全鎮大部分農田都能旱澇保收。主要物產有油菜、柑桔、甘蔗、棉花等。交通條件較好。除了建壩組不通公路外,其他各組都修通了公路。家家戶戶都照上了電燈,僅飲水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為了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學質量,1992年村集資籌資將近20萬元,新修了一棟校舍,校園占地4畝,建筑面積800平方米。主要姓氏有趙、黎、楊等,大多數為土家族。全村共有430戶,1328人,其中男670人,女658人,勞動力700人。1999年總收入211萬元,人均收入1590多元。
【象市鎮】 位于慈利縣西北部,有溇水貫穿其中,將鎮分為河南、河北兩大部分,東抵杉木橋鎮,南與熊家莊交界,西接江埡鎮,北連三合口鄉。鎮政府駐地距縣城45公里,總面積100.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2448畝,其中水田8550畝,旱地13998畝。轄24個村,一個居民委員會,256個居民小組,7073戶,2367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44人,有土家、漢、壯、苗多個民族。境內屬丘陵地貌,四周群山環繞,物產資源豐富。主要經濟作物有茶葉、烤煙、柑桔、蘑芋、楠竹、杜仲、用材林等,礦產資源主要有煤、硫 鐵礦、石灰石等,鎮辦企業以“黑、白、 綠、紅”(煤炭、石灰、綠茶、紅磚)四 色企業為龍頭,帶動其他企業迅猛發展。 鎮內交通發達,慈索、慈桑公路貫通全 境。旅游事業逐漸興起,有溇水小三峽高 層次漂流旅游,驚險刺激,讓人樂不思 蜀。 
張家界旅游網

  免責聲明:除來源有署名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為張家界旅游網編輯或轉載稿件,內容與相關報社等媒體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分享到:

復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