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羞动画_欧美精品亚洲网站_黄网站色成年片大免费软件_放荡的情妇

張家界區劃

慈利縣(二十六)

更新時間:2018-03-19 12:10:41 來源:m.aniluna.com 編輯:okzjj.com 已被瀏覽 查看評論
張家界旅游網 公眾微信號

 

【雙合泉村】 位于南山坪鄉西部,東與犀牛、白果村毗鄰,南與大沙村交界,西與大田村接壤,北與白馬、鹽井、鹽市村抵界。由符家坡、夏家溶、郭老屋、夏家堰、桑樹灣、蝦子溪、劉家埡、雙合泉、康家灣、仕仁坪、陳家峪、新棚12個村民小組組成。總面積16150畝,耕地面積860畝,旱澇保收面積200畝。森林覆蓋率為40%。全村地處偏僻,山高坡田多。1967年各組耕地面積比較平衡,1972年以后,全鄉在村東西角修建勝天水庫,符家坡、雙合泉、康家灣三個組移民,水淹旱澇保收面積300畝。生產條件較差,部分農民的溫飽尚未解決。主要物產有稻谷、玉米、紅薯、豆類雜糧。主要經濟作物為烤煙、黃姜、山竹和反季蔬菜。1992年糧食總產量為24萬斤。村內交通不甚發達,部分組還未通公路,村民多繞勝天水庫小道通行。1972年自籌資金5萬元架通2.5公里高壓線路,80%的農戶已照上電燈,還有2個組未通電。少數村民自籌資金用上自來水。1971年村集體捐工捐資修建村小學,校園面積2畝,建筑面積300平方米,有3間教室。因年久失修已成危房,現無教師教學和學生就讀。村內主要姓氏有郭、劉、李、廖、甘、林、沈、金等。村民大多為漢族。全村145戶.476人,其中男256人,女220人,勞動力265人。1998年總收入37萬元,人均580元。
【白馬村】 位于南山坪鄉西北部,東鄰鹽市村,南與雙合泉村交界,西與大田村相鄰,北與甘堰鄉、宜沖橋鄉接壤。由西角溪、鳥鵲溪、廖寺塔、道人灣、賈家塔、黃金灣6個村民小組組成。總面積5800畝,耕地面積508畝,旱澇保收面積210畝。森林覆蓋率為77%。全村地處偏僻,多為山坡田地,地形呈長方形,地勢由東向西傾斜,平均海拔約600米。境內有兩條小溪,一條發源于勝天水庫,一條發源于雙合泉村新棚山麓,能灌溉溪流兩岸200多畝農田。解放初期,修堰塘3口,水面近4畝。主要物產有稻谷、玉米、紅薯、花生、杜仲及用材林。1999年糧食總產量30萬斤,人均175萬斤。森林資源豐富,有2個中型林場,人工造林2800畝,主要是杉樹。杜仲2000畝,為全鄉最大的杜仲基地村。交通條件較差,在縣民政局的對口扶持下,村級公路正在修建中。有大小蓄水池11口.85%的村民用上自來水。全部用上照明電。1985年,由村民捐工捐資修建了村小學,校園面積2.5畝,建筑面積350平方米,有5間教室。主要姓氏有唐、李、楊、張等,村民大多為漢族。全村125戶,432人,其中男226人,女206人,勞動力374人。1999年總收入27 .13萬元,人均628元。
【白果村】 位于南山坪鄉南部,東與山清水秀的中山村相鄰,南與金坪鄉伏龍村交界,西抵大沙村,北與雙合村、西牛村接壤。由湯家塔、謝家邊、白果廟、湖堰、朱家垴、劉家院、石家坡、楓樹、孟家溶9個村民小組組成。總面積13170畝,耕地面積1150畝,旱澇保收面積300畝。全村地形復雜,高山環境,平均海拔800多米,毫毛山、黑毛山均高達1200米,多山坡田。解放初期,修堰塘2口,水面近4畝,有一條長約1500米的水渠。境內有兩條溪流經過,一條源自大沙村劉尾沖,一條源于黑毛山李家崗,二者匯合于村中部后流入趙家埡水庫。現全村有效灌溉面積280畝。主要物產有稻谷、玉米、紅薯、黃豆、烤煙、黃姜、山竹、木材和大理石。村內森林資源較為豐富。用材林800畝,經濟林200畝,白果樹100畝,尚待開發,1995年以來,人工造林1000畝。1996年修通勝天水庫至劉家院的公路后,山竹和森林砍伐較多,山竹已由1880年的100萬噸減少到50萬噸。森林覆蓋率為60%。村內黑毛山的大理石資源豐富.約5000個立方,但因不通公路,至今尚未開采。村內交通條件較差,1996年至1998年,由村民自籌資金修通了全村唯一的一條公路,長約16.2公里,其他組均不通公路。村內文化落后,辦學條件較差。村小學還是1973年所建的磚石房,因資金困乏,年久失修,現已破爛不堪。主要姓氏有湯、謝、劉、楊、朱、李、徐、黃、姚等。村民大多為漢族。全村158戶,558人,其中男262人,女296人,勞動力388人。1998年總收入34萬元,人均609元。1999年糧食總產量270噸,人均484公斤。
【田埡村】 位于南山坪鄉東端,東、北與巖泊渡接界,南與巖泊渡鎮雙合村毗鄰,西與楓樹村相連。由旋場垣、田家埡、楊家臺、熊榜4個村民小組組成。總面積2300畝,耕地面積240畝,旱澇保收面積50畝。森林覆蓋率為48%。全村地處偏僻,田少山地多。由三灣、三嶺、三溪組成一個死角落。3條環山小水渠共12公里,但水源枯竭,干旱時有發生。森林覆蓋面積較寬,但可用材少。主要物產有水稻、紅薯、玉米。現有杜仲500畝,經濟作物以烤煙、藥材、油菜為主。烤煙是村民的主要經濟來源,煙質較好。1999年糧食總產量90噸。全村自然條件較差,僅有一條通過村部的機耕路。農副產品大多靠肩挑背負運往外地。1975年由村民集資開通照明電,但由于線長面廣,負荷太小,照明極不正常。村民大多飲用溝渠山泉水。村內文化落后,1974年村集體捐工捐資修建了村小學,校園面積2畝,建筑面積120平方米,僅一個學前班。村內姓氏有田、梁、楊、熊、謝等。大多數村民為土家族。全村63戶,233人,其中男148人,女85人,勞動力97人。1999年總收入24萬元,人均860元。
【沙灣村】 位于南山坪鄉北部,東鄰梁山村,南與南山、雙湖村一山相隔,西北與宜沖橋鄉隔河(澧水河)相望。由黃家灣、馬家垣、李家埡、方家灣、鹽灣、花龍塔、沙灣、大橋、白洋灣、風10個村民小組組成。總面積4400畝,耕地面積550畝,旱澇保收面積300畝。森林覆蓋率為60%。全村地處偏僻,地形一面坡,呈60度的澧水河傾斜。山多田少。森林面積寬,多以用材林為主。1970年,村民自發組織義務投工,開鑿水渠4500米,從南山村引通勝天水庫的水,解決了村民灌溉和生活用水。現斷流,爭水現象時有發生。主要物產有水稻、玉米、紅薯、油菜等。1999年糧食總產量42萬斤。村內交通極為落后。有一條簡易公路通至村部,8個組尚未通公路,村民多以騎馬代步,農副產品外運極不方便。1986年村民自籌資金1.5萬元,國家投資8000元架通照明電。村民生活用水多靠溝渠引水。1986年,村集體捐工捐資修建了村小學,校園面積2.5畝.建筑面積400平方米,有2間教室。村內主要姓氏有馬、方、楊、滿、郝等。村民大多是漢族。全村157戶.590人,其中男310人,女280人,勞動力320人。1999年總收入50萬元,人均677元。
【楓樹村】 位于南山坪鄉東南部,東抵巖泊渡鎮雙合村,西鄰雙湖村,南鄰新坪村,北抵田埡村。由楓樹、于家塔、鄭家院、耙齒界、舒家凸、張家灣、程家莊、天子元8個村民小組組成。總面積5880畝,耕地面積930畝,旱澇保收面積420畝。森林覆蓋率為50%。全村地形較為復雜,高山環繞,山坡較多。有自生堰塘1口,面積8畝。1972年開鑿引水渠一條,長5公里,1998年至1999年省衛生廳投資20萬元,深基硬化,現灌溉面積420畝。主要物產有稻谷、玉米、紅薯、磨芋、油菜等。現有馬頭羊養殖基地,養羊150只。1999年全村糧食總產量290噸。村內交通比較方便,過境三條村級公路從村內橫穿而過。村內組組通公路。1998年由省衛生廳投資6萬元進行低壓線改造,建成高標準的低壓線路。1998年,由衛生廳投資3萬元改造了人畜飲水工程,90%的農戶飲上自來水。1998年至1999年,由省衛生廳先后投資70萬元,群眾義務投工,擴建了村小學,校園面積15畝,建筑面積1200平方米,現有教室10間,教師宿舍10間,學生宿舍2間,學校食堂4間。為全鄉一流的村級小學。村內主要姓氏有熊、符、舒、張、程、杜等。村民大部分為土家族。全村有179戶,654人,其中男384人,女270人,勞動力330人。1999年總收入84萬元,人均1280元。
【南山村】 位于南山坪鄉中部,東與該鄉的東大門雙湖村毗鄰,南與犀牛村接攘,西以古溪為界與鹽井村交界,北鄰沙灣村并與澧水河相抵。由康家溶、豐景、甘溪、達埡、南山坪、太坪、銀子巖、張家垣、插旗、油路、古、柳元、三合、家園、郝家灣、雙溪、熊家橋、豐埡、祖峪、豐香20個村民小組組成。鄉政府及鄉直各單位均在該村境內,是全鄉的經濟、文化中心。總面積13850畝,耕地面積1790畝,旱澇保收面積1090畝。森林覆蓋率為40%。全村地形較為平坦,四面環山形成一塊凹地。解放后,修堰塘8口,水面近10畝,灌溉面積280畝。主要物產有稻谷、玉米、紅薯、花生、烤煙、山竹、杜仲等。1999年糧食總產量156萬斤,人均850斤。村內交通較發達,組組通公路,80%的戶通公路。水利條件良好,農田灌溉自流化,80%的農戶人畜飲用自來水。商貿、文化較發達。有一個集市.21家商店。境內建有鄉中心完小和中學兩所學校,中心完小校園占地5畝,建筑面積1500平方米,教學樓為三層磚石結構,共22間教室。鄉中學校園占地5畝,建筑面積1200平方米,為二層樓式建筑,有教室12間,學生宿舍6間。村內主要姓氏有符、梁、段、李、王等。村民大部分為漢族。全村有485戶.1845人,其中男986人,女859人,勞動力1430人。1999年總收入為232.47萬元,人均1260元。
【鹽市村】 位于南山坪鄉西北部,東鄰鹽井村,南鄰雙合泉村,西鄰白馬村,北與宜沖橋鄉交界。由水、窯凸、蘆毛灣、張家灣、雙溪、石、大埡、金埡、水井、葫蘆凹、丁家峪、干溝坡12個村民小組組成。總面積5482畝,耕地面積1063畝,旱澇保收面積663畝。森林覆蓋率48%。全村地形較為復雜,山高嶺多。澧水河支流西角溪上游及發源地支流繁多且呈扇形分布全村,但水源不足。70年代人民公社組織修建勝天水庫,鑿穿渠道1萬多米,改變了全村灌溉難的局面,灌溉面積600畝。主要物產有稻谷、玉米、紅薯、花生、油菜、杜仲等。1999年糧食總產量290噸。村內交通比較發達.1998年底,由本村臺胞贊助和縣、鄉政府支持,修通了造價50余萬元的古田公路主干線,組通公路率達100%。1970年人民公社利用山高谷低落差大的優勢,自籌資金修建發電站,于1973年拉通照明電。大部分村民利用溪流自然落差,埋設地下管道,用上了自來水。1974年,村集體捐工捐資修建村小學,校園面積3畝,建筑面積520平方米,現有教室6間。村內主要姓氏有朱、楊、駱、金、方、符、秦、郝等。村民大部分為漢族。全村有227戶.861人,其中男442人,女419人,勞動力487人。1999年總收入65萬元,人均983元。
【鹽井村】 位于南山坪鄉北部,東與南山村相接,南與雙合村交界,西與鹽市村毗鄰,北與澧水河相抵。由天井、百擔、豐坡、羊虎、豐景、柳樹、前溶、次埡、豐香、石埡、沈凸11個村民小組組成。總面積6400畝,耕地面積810畝,旱澇保收面積180畝,森林覆蓋率為38%。村內地形平坦,居住集中。70年代末修建3口堰塘,灌溉面積70畝。1990年修建水渠5公里,解決了4個組灌溉、飲水困難。主要物產有水稻、玉米、紅薯、油菜、黃姜、山竹等。1999年糧食總產量315噸。村內交通比較發達。1998年底,由臺胞投資50萬元,村民捐工修通了南山村至鹽市村的主干公路,解決了肩挑背負的落后面貌。7個組通簡易公路。1975年,村集體出資2萬元架通照明電,現仍有20戶未照上電燈。部分農戶利用地下打井,用上了地下泉水。1956年由村民人均集資50元擴大村小學辦學規模,校園面積2.5畝,建筑面積600平方米,有6間教室。村內主要姓氏有廖、孟、石、朱等。村民大多為漢族。全村228戶,775人,其中男432人,女343人,勞動力389人。1999年總收入54萬元,人均860元。
【梁山村】 位于南山坪鄉北端,東與廣陽村相鄰,南與雙湖村接壤,西與沙灣村、宜沖橋鄉交界,北抵宜沖橋鄉沙刀村。由姚家坪、姚家崗、豐陽、雙元、龍滸坪、謝家榜、玉皇廟、新元、灣、長灣、照明、馬家坡、團員、滿家灣、土地埡、青崗嶺、楊家埡17個村民小組組成。總面積8700畝,耕地面積1450畝,旱澇保收面積200畝。森林覆蓋率為40%。全村地形較為復雜,低山環境,山坡田多,天水田多。解放初期修建了6口堰塘,有8畝水面,灌溉面積為70畝。主要物產有稻谷、小麥、玉米、紅薯、油菜、黃豆、烤煙等。1999年糧食總產量95.3萬斤,人均800斤。村內交通較發達,組組通公路。戶戶均照上了電燈。全村均未用上自來水人畜飲水嚴重不足,水資源缺乏仍是困擾村民生產生活的難點問題。1992年,村集體捐工捐資重新整修了原已破舊不堪的村小學,校園占地4畝,建筑面積900平方米,有7間教室。村內主要姓氏有滿、姚、馬、王、卓等。村民大部分為漢族。全村有300戶.1191人,其中男616人,女575人,勞動力580人。1999年總收入71. 46萬元,人均650元。
【犀牛村】 位于南山坪鄉中部,東與雙湖、楓樹村毗鄰,南與中山村接壤,北鄰南山村,西與雙合泉交界村。由屈家溶、新建、鹽凸、熊家埡、林家灣、合二埡、高埡、犀牛凹、符埡、子迪10個村民小組組成。總面積8754畝,耕地面積916畝,旱澇保收面積450畝。森林覆蓋率為52%。全村地形較復雜,高山環境,山坡田多。平均海拔700米。解放后修建了6口堰塘,水面近7畝,灌溉面積60畝。勝天水庫的一部分在村內,水面40畝,能灌溉水庫以下3000畝農田。主要物產有稻谷、玉米、紅薯、黃豆、烤煙、花生、杜仲、黃姜、山竹和勝天水庫的網箱養魚等。1999年糧食總產量290噸。村內交通發達,主干公路貫穿全村,每天有4趟班車通行,村組公路四通八達,60%的戶通公路。1998年,村民集’資整改低壓線路后,戶戶均用上了照明電。水利條件較差,全村僅30%的戶用上自來水。村內文化條件較好。村小學占地4畝,建筑面積550平方米,有6間教室。是全鄉辦學條件較好的村級小學之一。主要姓氏有林、王、張、符、李、熊等。村民大多為漢族。全村有293戶.783人,其中勞動力489人。1999年總收入76萬元,人均980元。
【新坪村】 位于南山坪鄉東南角,東、南與朝陽鄉交界,西與中山村毗鄰,北與楓樹村接壤。由梅子垣、熊家凸、吳家界、秦家坡、新坪5個村民小組組成。總面積5300畝,耕地面積560畝,旱澇保收面積190畝。森林覆蓋率為60%。全村地處偏僻,四面環山,形成一塊盆地,地形呈不規則圓形。平均海拔約600米。趙家埡水庫的主體部分在該村境內,水面800畝。解放后,修山塘3口,水面近4畝。現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260畝。主要物產有稻谷、玉米、烤煙、山竹、紅薯和淡水魚等。村內交通比較發達。1998年,由市、縣投資5萬元,村民捐工耗1年時間,鑿穿了一條長500米,高2.5米,寬3.5米的地下隧道,方便了與外界的聯系。1996年至1999年間,由市運管處扶貧工作組投資60萬元,修建了5個蓄水池,解決了全村人畜飲用自來水問題。修通了村組公路,現全村組組通公路,70%的戶通公路。進行了低壓線踐整改,現全村用電條件良好,戶戶均照上了電燈。1997年,市運管處投資6萬元,新修建了村小學,校園占地面積3畝,建筑面積500平方米,極大地改善了辦學條件。村內的主要姓氏有熊、全、張等。村民大多為漢族。全村95戶.338人,男184人,其中女154人,勞動力256人。1999年總收入22.8萬元,人均675元;糧食總產量160噸,人均475公斤。
【趙家崗土家族鄉】 地處慈利縣西北部,東臨江埡鎮,西與桑植縣交界,南與三官寺土家族鄉接壤,北與國家重點工程江埡水庫庫區相連,是慈利縣的西北門戶。慈利公路橫貫全境,鄉政府距縣城70公里。土地總面積73平方公里,耕地1.3萬畝,其中水田9206畝,旱地3997畝,山林4.7萬畝。轄19個行政村,共3860戶,總人口1. 38萬。其中土家族人口占87%。1961年成立新人民公社時,因設址于以趙姓為主的趙家崗上,而得名趙家崗公社,并沿用至今。世代相傳,有趙家崗上出“趙天子”之說,且境內北面古路界大山上有一古廟,名日“天子廟”,相傳為天子修性養身之地。村內屬丘陵地貌,呈“三山夾兩水”地形,清澈秀美的索溪河、界溪穿境流過,兩溪的旁邊是肥沃、平坦的良田,茅花界、古路界大山脈分別橫臥西、北側。全鄉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山區鄉,森林資源豐富,水源充足,水土環境保持良好,氣候溫暖濕潤,種植業較為發達。農業產品主要有稻谷、油菜、玉米、紅薯等,有慈利“西北糧倉”之稱。其麻山優質秈米享譽慈利西北市場。農林土特產品主要有木材、柑桔、烤煙、桐茶、藥材、板栗等,陶土、大理石、礦泉水等礦產資源也頗為豐富,有著較為廣闊的開發前景。近幾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勞務輸出已成為全鄉一大支柱產業,現已向廣東、深圳等沿海地區輸出勞務人員達2900余人,成為慈利縣的“打工大鄉”之一,每年創收800余萬元。自1998年重新恢復建鄉后,各項基礎設施有了較快的發展。完善了集鎮建設規劃,新建了寬闊平坦的高標準水泥街道。加快了鄉村道路建設,現有公路110公里。全鄉消滅了廣播電視盲村,有線電視入村入戶率分別達到了65%、50%。程控電話通達各村,進入了尋常百姓家庭,裝機總容量達到1500門,已發展電話用戶870戶,有雙河、天山、碗田等村實現了創建達標電話村。全鄉辦學條件有了較大改善,基本消除了青壯年文盲。建起了鄉計劃生育服務站,通過了省、市驗收,達標評為“甲級站”。全鄉科技、衛生、青年、婦女、民政等其他社會各項事業均有了長足發展。
【趙家崗村】 位于趙家崗土家族鄉中部,東與雙河、株木村接壤,西抵廣埡村,南臨索溪河,與天娥相望,與新橋村交界,北與長安村接壤。轄鐵匠坡、張家塔、楊家榜、涂家臺、獅子園、三方頭、新屋臺、土門口、楓樹凸、八字槽門、坎下11個村民小組。總面積3480畝,耕地面積867畝,旱澇保收面積250畝。森林覆蓋率為14%。全村三坪繞一崗,因崗上居住的大多為趙姓人家而得名趙家崗。是60年代初期新成立的趙家崗人民公社所在地。解放前修了長2500米溝渠一條,初級社和高級社時修了8口堰塘.有8畝水面,灌溉面積200畝。1998年,村自籌資金6萬元在索溪河張家塔段修筑了攔河水壩,長40米,寬10米,高7米,解決了董家坪保田固土問題。主要物產有稻谷、小麥、玉米、紅薯、油菜、黃豆等。1992年,村投資60萬元建起了18門的大型紅磚輪窯,年產磚700萬塊,產值100萬元。同一年村集體又建起了1000畝的園藝廠,有沙田柚、官溪蜜柚、臍橙、椪柑等多個水果種類,現已初見成效。慈桑公路穿境而過,村內交通條件便利,組組通公路。1992年被列為全市村鎮建設規劃試點區之一,進行了村鎮建設初步規劃,并與鄉集鎮連為一體。1985年,村自籌資金5萬多元架通了高低壓線路。1996年架通了程控電話。全村自建自來水的農戶已達40%。1990年,村籌資8萬多元修建了村小學,校園面積5畝,建筑面積900平方米,有教室8間,住房10間,現已是鄉中心幼兒園所在地。1995年,村自籌資金修建了一棟辦公樓,建筑面積800平方米。主要姓氏有趙、王、涂、朱。村民90%為土家族。全村297戶.1053人,其中男553人,女500人,勞動力506人。1999年總收入234萬元,人均992元,2000年糧食總產量340噸,人均328公斤。
【廣埡村】 位于趙家崗土家族鄉中南部,東鄰新橋村,北抵新泉村,西與新坪村接壤,南與碗田村交界。由劉家棟、封門埡、青龍嘴、小耳灣、株木埡5個村民小組組成。總面積3308畝,耕地面積323畝,旱澇保收面積80畝。全村地處高山區,素有四山三峪十二埡之稱。解放后修建小山塘5口,靠天蓄水,面積僅2.5畝,因缺少水源,90%以上的田為天水田。林地面積2324畝,森林覆蓋率為70%.木材蓄積量900立方米,是全鄉較大的林業村,以油茶經濟林為主的林業收入甚微。村境內有較為豐富的優質陶土資源,80年代興辦過陶器廠,因交通不便,而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開發利用。村內無學校、無村部。不通公路,不通廣播,不通電視。1990年,解決了用電問題。2000年接通了程控電話。主要姓氏有王、唐、李、杜、趙、丁、謝等。村民絕大多數是土家族。共有78戶.294人,其中男151人,女143人,勞動力155人。1999年總收入29萬元,人均769元。
【大用村】 位于趙家崗土家族鄉南部,東抵漁坪、新橋村,西抵新安及三官寺土家族鄉界河村,南與三官寺土家族鄉雙龍、三坪村交界,北與碗田、新安村接壤。由利果埡、大峪、袁家埡、楊家埡、云天凸、板查埡、榨坊埡7個村民小組組成。總面積3850畝,耕地面積496畝,旱澇保收面積100畝,森林覆蓋率54%。全村地處高寒山區,東、南、西三面高,北面偏低,呈三嶺兩峪分布,從高處俯瞰,似一巨大“用”字形,故得名大用。1958年修了4口山塘,水面4畝,僅能灌溉50畝水田。主要物產有稻谷、玉米、板栗、核桃、木材等,且山林土特產品收入占較大比例。距鄉政府10公里。長期以來,出入境內的農副產品和生產生活物資全靠肩挑背負和馬馱。1990年,架通了高低壓電線路,解決了用電問題。1998年建起了有線電視分站,全村廣播覆蓋率達90%。1999年架通了程控電話。村小學修建于1969年,系一棟有2間教室,1套教師住房的磚石結構瓦房。校園占地3畝,建筑面積210平方米,因年久失修,校舍已成危房。主要姓氏有李、袁、楊、熊、唐均為土家族。全村148戶.539人,其中男288人,女251人,勞動力321人,1999年總收入52萬元,人均834元。
【雙河村】 位于趙家崗土家族鄉中部偏東,是鄉政府和集鎮所在地。東鄰和平、株木崗村,西與長安村接壤,北靠古路界大山,與江埡鎮老凼村交界,南抵天鵝、趙家崗村。轄龍潭、孫家灣、木馬墩、泉田、漁泉、金鶴、杉木橋、鹽行、雙河鋪、秋家峪、小河坪11個村民小組。總面積6770畝,耕地面積664畝,旱澇保收面積450畝,森林覆蓋率為30%。全村地勢平坦,索溪、界溪分別自西、南部流經全村,并在本境內東部相匯合,雙河因此而得名。在村北面古路界山腳下有一天然溫泉,名日“漁泉”。初級社時,修了3口堰塘,有水面5畝,有效灌溉面積400畝。主要物產有稻谷、油菜、柑桔、紅薯、黃豆、苧麻等。2000年,糧食總產量335噸。村內交通較發達慈桑公路從村中部穿過,且組組通公路。因鄉集鎮位于村轄區內,村內設有停車場,全村有三個組的農戶沿集鎮街道居住,大多以經商或從事其他服務行業為業。1985年建起了有線電視分站,現解決用電問題。1994年建起了有線電視分站,現有線電視入戶率達80%,廣播覆蓋率為100%。1998年,鄉程控電話開通后,全村安裝電話110部,是全鄉最早創建達標的電話村。主要姓氏有趙、胡、李等。村民基本上為土家族。全村285戶.1050人,其中男541人,女509人,勞動力630人。1999年總收入159萬元,人均1352元。
【長安村】 位于趙家崗土家族鄉的北部,東鄰雙河村,南與廣埡、趙家崗村接壤,西與新泉、新合村交界,北靠古路界大山,與江埡鎮老凼、四方臺、合心、卓家坡接壤。轄巖溝、黎家灣、鴨州灣、長家溪、大灣峪、響水泉、豐和、杜家老屋、杜家槽門9個村民小組。耕地面積1096畝,旱澇保收面積700畝。森林覆蓋率為16.5%。全村東西狹長,南北稍寬,為小丘陵。水田以平、峪、坡田三類平均分布。發源于茅花界山脈的界溪由西至東穿境流過。境內有山泉一口,名日響水泉,發源于古路界山麓,流經三個組。在高級社時修建的巖板灘水渠灌溉工程,現已基本被農戶占用建房或填平種植。解放后,修堰塘4口,水面近6畝,現有效灌溉面積600畝。主要物產有稻谷、玉米、紅薯、油菜、黃豆等。2000年糧食總產量為500噸,人均達500公斤左右,是全鄉糧食主產區之一。村內慈桑公路僅從西北部穿過,絕大部分地方不通公路。1980年,架通了高低壓線路,戶戶照上了電燈。全村有210戶農戶埋設管道引水,用上了天然自來水。1998年架通了程控電話。裝電話農戶達30多戶。1995年架通了有線電視入戶率已達70%.廣播覆蓋率在95%以上。村小學,校園面積占地6畝,建筑面積500平方米,有4間教室。主要姓氏有趙、杜、李、唐、胡、劉、駱、張等。村民絕大部分為土家族。共有273戶.945人,其中男475人,女470人,勞動力688人。1999年總收入115萬元,人均1078元。
張家界旅游網

  免責聲明:除來源有署名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為張家界旅游網編輯或轉載稿件,內容與相關報社等媒體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分享到:

復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