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羞动画_欧美精品亚洲网站_黄网站色成年片大免费软件_放荡的情妇

日常生活

共產黨員擔當“抗旱先鋒”

更新時間:2018-03-19 12:38:07 來源:m.aniluna.com 編輯:本站編輯 已被瀏覽 查看評論
張家界旅游網 公眾微信號


“拉水車來啦!沒水的人家,趕快來取水!” 在旱情嚴重的云南省蒙自縣水田鄉水田村,喇叭里重復著取水通知,村民紛紛挑著水桶前來,一個個喜上眉梢。
走在云南重旱區,這樣的場景并不鮮見。百年重旱給云南造成了極大困難,抗旱救災如同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當此危難時刻,云南廣大農村黨員干部率先垂范,奮戰在抗旱第一線,全力以赴為民解困,盡顯抗旱先鋒本色。

勇于擔當:絕不讓任何一個群眾斷水斷糧
去冬今春以來,我國西南地區遭遇大旱,尤以云南旱情最為嚴重,部分地區連續180多天不見降雨。江河斷流、庫塘干枯、田地開裂、小春作物絕收,逾800萬人出現飲水困難,逾800萬人出現糧食短缺……
滇中地區大姚縣趙家店鄉北新街村上村組地處偏僻山區,2個多月以前出現人畜飲水困難,27戶人要到幾公里外的山下背水。看到村民背水艱難,小組支部書記楊學文倡議組建“黨員義務送水隊”,由10名黨員為全組村民送水。
“我來提供車子!”“我去買塑料桶!”“我負責水泵!”在黨支部召開的動員會上,黨員積極承擔義務。黨員楊德玉把他跑運輸的農用車拿出來,其他黨員有的負責看守水源,有的負責分水,有的負責給困難戶送水上門。責任分到人后,“送水隊”按每人每天25公斤的標準,給村民免費送水。
曲靖市沾益縣以村為單位,把村組干部和農村黨員組成“抗旱服務隊”,為受災群眾提供幫助和服務。沾益縣菱角鄉棚云村水源枯竭,抗旱服務隊組織村里的6臺農用車和貨車到外村取水,對五保戶、低保戶等困難家庭免費供水。農村黨員胡治富說:“我們苦點累點沒關系,一定要讓困難群眾有水喝。”
“絕不讓任何一個群眾斷水斷糧!”云南省委和省政府反復強調。在抗旱救災第一線,基層黨組織始終牢記這一要求,千方百計尋找水源,組織送水和打井取水等措施,優先保障困難群體生活。旱情發生以來,云南妥善解決了800余萬飲水困難群眾的用水問題,缺糧人口的糧食需求也得到保障。

甘于奉獻:苦了黨員干部方便受災群眾
“我家井里有水,要水只管到我家來挑。”曲靖市羅平縣羅雄鎮以龍村小下阿列組,小組長陸建友碰到村民就說。當時是今年農歷正月初一,小下阿列組水源干枯,229名村民飲水困難。陸建友發現自家廢棄的一口老井里還有水,于是他把自己院子變成村民的免費供水站,每天把水抽上來供給村民。
今年3月初,陸建友家的抽水泵壞了,他讓媳婦轉告村民到他弟弟家拉水,自己趕緊到縣城買水泵,第二天裝上新的水泵繼續給村民供水。這時大牲畜的水還沒著落,陸建友動員全組黨員和部分群眾,到村里早已廢棄的龍潭挖地找水,幾十個人挖了兩天,在龍潭挖出了牲畜的救命水。
有的村民提出要給陸建友水錢,他開玩笑說:“要是給錢,就別來挑水啦!”他說,為老百姓服務是黨員應盡的責任,看到村民們不用整天為水發愁,就是村組干部和黨員的最大欣慰。

善于謀劃:“化危為機”讓旱區告別缺水困境
這次云南受旱嚴重的災區,多數是十年九旱的老旱區。有些縣區其實水資源非常豐富,但是水資源的利用率低,工程性缺水的矛盾十分突出,水資源時間和空間分布不均勻進一步加劇了缺水危機。如何化旱災為機遇,讓老旱區告別“十年九旱”的缺水困境?
昆明市東川區烏龍鎮大水井村地處山區,兩個月以來主要依靠消防武警送水。當地村干部告訴記者,大水井缺水的矛盾由來已久,重旱之下尤顯突出,村總支和村委會積極爭取政府支持,計劃今年開始投資256萬元興建管道引水工程,從附近的花溝水庫引水,解決當地1400多人的飲水問題。
滇東地區的宣威市化危為機,狠抓山區“五小水利”等項目建設。去年以來投資6500萬元,完成人畜飲水工程171件,建造蓄水池453個,建造小水窖236個,解決7.8萬余人的飲水困難。
在沾益縣菱角鄉稻堆村大巖槽組,村民生活用水依靠從10多公里外的水源點抽水來保障,但全組幾百畝平整的田地無法有效灌溉。村黨總支書記包柱平介紹,當地主要經濟作物是烤煙,在煙草公司支持下,興建了一個容量1000立方米的大水窖。村黨總支計劃爭取各種渠道的資金,再建4個這么大的水窖,只要在雨季蓄滿水,將能夠滿足旱季全組人畜飲水和農業生產的需要。
“旱災給我們最大的警示,是必須加強水利設施建設。”云南省委書記白恩培曾經表示。百年一遇的旱災,給云南山區水利建設帶來了良好機遇,全省廣大農村黨員干部迎難而上,一場大興水利的高潮正在云嶺高原掀起。

張家界旅游網

  免責聲明:除來源有署名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為張家界旅游網編輯或轉載稿件,內容與相關報社等媒體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分享到:

復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