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羞动画_欧美精品亚洲网站_黄网站色成年片大免费软件_放荡的情妇

日常生活

眾志成城戰旱魔

更新時間:2018-03-19 12:38:24 來源:m.aniluna.com 編輯:本站編輯 已被瀏覽 查看評論
張家界旅游網 公眾微信號


  百萬公頃農作物絕收,千萬受災群眾飲水困難。
  去年入秋以來,包括云南、廣西、貴州、重慶、四川在內的我國西南地區遭遇歷史罕見的特大旱災,給群眾生產生活造成嚴重影響。
  旱魔,肆虐著西南災區,牽動著黨中央、國務院和全國人民的心。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親切關懷下,各地區、各部門迅速行動,受災群眾積極自救,社會各界積極伸出援助之手,打響一場抗旱救災的攻堅戰。

中央高度重視西南旱情,各項有效措施迅速出臺
  河水斷流、水井干涸、農田龜裂……記者在西南旱區實地采訪時目睹了百年一遇特大旱災給生態環境造成的惡劣影響,給人民生活帶來的嚴重困難,給春耕生產帶來的重大損失,令人觸目驚心。
  云南是這次旱災最嚴重的省份。記者走進云南尋甸縣河口鄉石巖子村75歲老人李紹榮的家,他和老伴正吃午飯,桌上沒有湯,只有一點咸菜和幾根蘿卜條。老人舍不得浪費有限的“生命水”,每天只滴幾點水,用手濕潤一下眼睛。
  “自從我睜開眼睛以來,就沒遇見這么厲害的干旱。半年沒下一滴雨,小春種的蠶豆、油菜全死了,家里的糧食也快吃完了。鄉鎮從農歷去年臘月就開始給我們每天送點水解渴,否則日子沒法過。”李紹榮說。
  民有所困,心有所系。西南特大旱災發生后,黨中央、國務院對嚴重旱情高度重視,對受災群眾高度關懷。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對做好抗旱救災工作、切實解決好城鄉居民飲水困難提出了明確要求。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兩次深入重旱災區,看望慰問受災群眾,指導抗旱救災工作。
  北京,中央氣象臺天氣會商室。
  早上8點,全國天氣會商會準時開始。大屏幕上,干旱分布監測圖顯示出我國西南存在著大片旱區。自去年10月以來,抗旱救災氣象服務一直是每日全國天氣會商會的重要內容之一,一份份決策服務材料從這里送至中央及各有關部門。
  10公里外,全國抗旱救災的核心樞紐——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正在召開緊急會商會議,對旱情形勢進行分析研判,對當前全國抗旱工作作出新的部署。針對西南地區嚴重的旱情,國家防總及時啟動抗旱Ⅱ級應急響應。
  災情就是警報,災情就是命令。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指揮下,中央和國家各有關部門緊急行動起來——
  財政部會同民政部及時下撥中央旱災救災補助資金1.85億元,會同水利部安排抗旱資金1.55億元;水利部協調發展改革委提前安排農村飲水等工程專項資金;
  國家減災委、民政部針對云南旱情啟動二級響應,針對廣西旱情啟動三級響應,針對貴州、四川旱情相繼啟動四級響應;
  農業部全面部署農業抗旱工作,指導災區保大春生產,并商財政部安排農業抗旱資金3000萬元;
  ……
  一道道緊急通知相繼發出,一份份緊急預案迅速啟動,一筆筆救災款物運往災區。隨著強有力的政府機器高速運轉,中央各項有效措施如“及時雨”灑向旱區。

  千方百計解決飲水問題,毫不松懈抓好春耕備耕
  災害面前,西南5省區全面動員、全民動手,以最堅決的態度、最有力的措施、最扎實的作風投入到抗旱救災中,打響了一場重民生、解水困、保禾苗、備春耕的攻堅戰。
  3月12日,貴州省安順市消防支隊的送水車剛一駛進安順市轎子山鎮云盤村,急切的村民們就挑起水桶圍攏過來。將10個大水桶全部灌滿后,村民馬永昌長出一口氣:“這次消防車過來,夠全家用上三天水了。”
  根據中央“絕不能讓一名群眾沒水喝”的要求,西南各地把解決群眾飲水問題擺在了抗旱救災工作的第一位。
  貴州省千方百計為旱區尋找新的水源地。目前,這個省400多名地質技術人員和施工人員正夜以繼日奮戰在打水一線,所設計的161個應急勘查施工孔位如果全部出水,將解決30萬干旱地區群眾飲水困難。
  云南省主要采取異地取水和送水進行保障,“黨員送水隊”“抗旱輕騎”“車友會”“民兵突擊隊”“巾幗婦女抗旱服務隊”……由各級黨委、政府、社會組織、群眾團體組織的各種送水隊活躍在抗旱一線,為災區群眾送去生的希望。
  一手抓抗旱,一手抓生產。
  廣西農業廳派出14個工作隊深入各旱區,分類指導群眾抗旱保春耕:對目前暫時缺水的桂中、桂北、桂西地區,幫助做好有水種水稻、無水改種旱地作物兩手準備;對旱災較重的桂西、桂中地區,發動農民利用水糞及沼氣液抗旱搶播。
  云南省除大力推廣水稻旱育秧、旱育稀植和玉米育苗移栽、挑水點播、地膜覆蓋等節水栽培技術外,還著手調整旱區種植結構,目前已改種補種馬鈴薯、玉米、豆類、蔬菜等作物243萬畝。
  “我家種的柑橘長新枝了,有的還開花了呢。”貴州旱情嚴重的興義市巴結鎮末團村村民吳仕昌告訴記者,自去年秋季以來,貴州大學組織專家來到這里向他們傳授農作物抗旱和節水灌溉技術,使果苗成活率達到95%以上。
  應對當前危機,不忘著眼長遠。
  “出現這樣的大旱,造成這樣大的困難,最大的警示是必須加強水利設施建設。”云南省委書記白恩培表示。
  西南各地在積極抗旱救災的同時,正在大力加強農田水利建設,為從根本上增強抗災減災能力奠定基礎。
  目前,云南已經啟動農村地下找水打井工程,以期建立長期穩定的水源地;同時加快中低產田改造的步伐,把原定今年冬季開展的任務調整到春季來實施,盡快為農民建設一批旱澇保收的高產穩產農田。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災區的困難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參加全國兩會的澳門代表委員捐獻的400多萬元善款送來了;載著廣西愛心人士深情厚誼的15萬公斤“愛心萵筍”送來了;取自千島湖的38萬箱天然飲用水送來了……
  愛心在災害面前閃亮,力量在團結之中凝聚。在各級黨委、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全國上下形成了一股抗旱救災的強大合力。目前,災區人心安定、社會穩定、生產生活秩序正常,災區群眾更加堅定了戰勝旱魔的信心。

  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共產黨員
  貴州省威寧縣斗古鄉中關村54歲的共產黨員陳小二從今年1月25日起就在距山頂150米左右的一處懸崖安了“家”。
“大年三十下了一場雪,老陳沒有回家,在寒風中度過。”斗古鄉黨委書記趙德文說,“一天24小時的守護,只為保證供水設備運轉順暢,確保村民有水用。”
  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共產黨員;哪里缺水,黨員干部就把水送到哪里。
  在旱區,主要領導靠前指揮,全力動員群眾抗災自救,發揮了先鋒模范作用——
  廣西百色市各級黨政領導干部紛紛當起“消防隊長”,深入缺水的山區村寨,動員群眾充分利用水井、河道取水,組織人背馬馱運水,調用消防車、灑水車進行異地調運水,想方設法把災害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廣西巴馬縣東山鄉文錢村山路崎嶇、農戶分散,政府送水車只能送到集中供水點。為及時把水送到家家戶戶,村支書藍海金組織了20輛摩托車的摩托送水隊、10名婦女的背簍送水隊和5匹馬的馬幫送水隊。
  在旱區,廣大黨員干部與災區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見證著“深入基層”的工作作風——
  云南省大姚縣南永公路旁機聲隆隆,黨旗飄飄,金碧鎮、趙家店鄉的黨員干部揮汗如雨地戰斗在抗旱一線,他們有的疏通水溝,有的在田坎上組織群眾放水。村民們看著嘩嘩的水澆到剛栽下的核桃樹時,臉上露出笑容。
  春節剛過,重慶市巫溪縣農業局14名黨員干部就來到旱災較重的塘坊鄉,手把手指導農民在原來的麥田上補種蔬菜。村民劉新民說,去年種的小麥因旱災沒什么收成,多虧農技干部幫自己補植了白菜、油麥菜,使損失減少到了最低。
  挖井取水、疏通水溝、翻山越嶺背水、為作物澆水……數以萬計的黨員干部和各族群眾一起,日夜奮戰在抗旱救災第一線。
  在旱區,廣大黨員干部開動腦筋,想方設法,全力以赴解決群眾吃水難——
  貴州盤縣英武鄉干部發明了一種水袋,一袋能裝6噸水,利用這種水袋已為400多嚴重缺水戶農民送去了飲用水。
  廣西東蘭縣東蘭鎮黨委制作了“黨員送水服務卡”,田村好言屯孫祖同老人告訴記者,家里缺水了,就打卡上黨員手機,很快水就送到家了。
  貴州息烽縣流長鄉原紀委書記陳秀泰在自家田里找到水源后,積極擴大自己的經驗,村民紛紛按照他家的模式挖田找水,現在已有20多戶村民打出水來。村民譚毅對記者說:“村里黨員干部的帶頭作用太大了。”
  在旱區,廣大黨員干部一心一意為群眾排憂解難,不惜犧牲個人利益,乃至生命——
  “有黨支部做后盾,有張書記送水,我們不愁沒水喝!”廣西東蘭縣長樂鎮定安村村民們這樣稱贊“送水書記”張啟賢。
  為了解決127名群眾的飲水困難,張啟賢自掏腰包500多元購買了柴油、水袋和塑料桶,利用自家的農用車和摩托車,堅持每日跑兩趟到8公里外的乾布隊運水,供群眾無償飲用。
  今年3月11日,貴州長順縣長寨鎮包村干部成名堯在組織群眾抗旱保苗時,突然出現劇烈腹痛,經送醫院診斷,屬過度勞累引發消化道出血,失血型休克,經搶救無效殉職,貴州省總工會追授成名堯“貴州省五一勞動獎章”。
  “天無情義久不雨,井干苗枯喉亦燥;黨有深情送清水,畜喜禽樂人更歡。”廣西東蘭縣東蘭鎮居民林美榮家門口上的春聯,代表了災區群眾的心聲。

  旱魔可以驅走飛鳥,卻撼不動人民的意志
  原來水草肥美、風光旖旎的觀鳥勝地胡葉林已變成一片干涸的草地,陽關山小島則變成了一個半島——因為持續干旱,貴州威寧縣草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水域面積急劇縮小,生態環境驟然惡化。
  今年2月下旬,千百年來棲息在這里的黑頸鶴等候鳥提前一個多月遷徙了。
  鳥兒飛走了,草海湖畔的威寧人卻頑強地留了下來。
  為了生存下去,秀水鄉堅強村村民馬永每天要往返20多公里去運水;為了能一次多拉一點水回家,有的村民自制了水箱和運水車;為了再把莊稼料理好,斗古鄉松山村村民朱成海建起了小水窖……
  面對歷史罕見的大旱,旱區群眾沒有放棄,不等不靠,以頑強的生命力守候著這片祖輩們留下的熱土,守望著一個綠色的明天。
  在旱區,到處都能感受到群眾積極自救的頑強精神——
  在前往貴州興仁縣城北辦事處豐巖村的路上,記者看到一個10來歲小孩趕著牛車顛簸在沙石路上,車上裝著兩個盛滿水的大編織袋。他邊走邊對記者說:“來回路上要花30分鐘,一天要拉五六趟。”
  在貴州興義市敬南鎮攏岸村,記者看到村民張澤剛把田間已經枯黃小麥割下來烘干后打成粉末喂豬。他對記者說:“家里3畝小麥全部遭災,這樣多少能減少點損失。”
  在廣西隆林縣平班鎮巖晚村,記者看到,洗菜、刷碗、喂牲口……水在這里要經過數次使用,家家戶戶都配備了各式各樣的盛水工具。“節約利用每一滴水”在這里不用宣傳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
  在旱區,到處都能看到群眾互幫互助的感人場景——
  貴州息烽縣流長鄉新中村村民彭茂吉家年前就從田里把水接到家里,現在每天都有三四家鄰居來給他家接水。
  “我一家八九個人,水夠吃還有多的。都在困難時期,大家互相幫下,就能挺過去。”彭茂吉說。
  村民俞健勇今年1月份將水引進家后,也有10多戶村民每天到他家取水。他還時不時就把水挑到85歲的“五保戶”肖國芬家里,確保老人基本生活用水。
  在旱區,到處都能看到群眾一手抓抗旱,一手抓生產的火熱景象——
前兩天的一場小雨讓廣西巴馬、東蘭等旱區群眾喜出望外,他們迅速借助有利天氣條件掀起春耕生產高潮。巴馬縣東山鄉弄謨村韋運德夫婦一邊翻耕田地點播春玉米,一邊告訴記者:“玉米播種后澆一些水再蓋上地膜,基本沒問題了!”
  在貴州第一產糧大縣遵義縣,今年初,石板鎮樂意村建起了一個水稻旱育稀植技術示范基地。石板鎮鎮長李揚告訴記者,干旱天氣逼著人走“節水農業”路子,鎮里打算組織農技人員,走村入戶給群眾培訓“旱地農業耕作技術”。
  四川干旱比較嚴重的攀西地區,農民自覺調整種植結構,宜水則水,宜旱則旱,發展烤煙、堅果等低水高附加值作物,擴大馬鈴薯、蔬菜等高產、高效作物的種植面積。目前,涼山州越西縣已把13.5萬畝馬鈴薯面積落實到戶、到地塊。
  旱魔可以驅走飛鳥,卻撼不動人們的意志。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旱區人民和全國人民齊心協力、眾志成城,一定能夠奪取抗旱救災的勝利,迎來一個綠意盎然的明天。  

張家界旅游網

  免責聲明:除來源有署名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為張家界旅游網編輯或轉載稿件,內容與相關報社等媒體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分享到:

復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