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羞动画_欧美精品亚洲网站_黄网站色成年片大免费软件_放荡的情妇

日常生活

讓孩子的理想飛揚

更新時間:2018-03-19 12:24:33 來源:m.aniluna.com 編輯:本站編輯 已被瀏覽 查看評論
張家界旅游網 公眾微信號

(上接一版)建校14年,崇實小學教師隊伍由67人增加到206人,尤其是2008年后學校規模迅速擴大,三年間增加了108名教師,這些教師大多來自農村和城區薄弱學校,要達到崇實的專業要求,要融入崇實文化,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如何使他們在學習、工作雙重壓力下獲得幸福,劉曉華站在“以人為本”的高度,用科學研究的態度思考著為每一位教師創造成功的機會。她從崇實小學的實際出發,搞起了“教師隊伍校本培訓研究”,形成了頗具崇實特色的“三三四”模式。這個課題著眼于更新教師思想觀念、提升教師學科素養和專業水平、增強教師工作的幸福指數等目標。學校通過開展 “五創工程”“新秀工程”“名優工程”三項工程,引導教師參與“基礎型——發展型——優先發展型” 三個發展階段,引領教師經歷“合格教師”、“骨干教師”、“名優教師”、“專家型教師”四個成長過程。這樣的校本研究與培訓不僅使每位教師得到歷練,提高了教師整體素質,而且進一步堅定了他們的理想和信念。為了提升教師工作的幸福指數,學校還設立了優秀教師獎勵基金,每年一評的“三育典型”、“師德標兵”、“教學能手”、“特色教師”,兩年一評的“名優教師”、“教壇新秀”,成了老師們創先爭優的動力和實現理想、體現價值的平臺。
在崇實小學,每個人都覺得“我這個崗位很有潛力,很有發展前途,我很幸福”。體育老師胡洪濤中師畢業,學歷不高,但籃球是他的特長。學校讓他帶籃球隊,他把籃球隊訓練成了全區的強隊,每有比賽就能拿冠軍,連初中生都打不過他們。學校把他評為體育教學的特色教師、金牌教練,還推薦他當了區里的政協委員。還有黃翔飛老師,學歷不高,身體也不太好,上講臺有難度,學校便讓他當保管員。他工作非常細致認真,所有的實物,全部錄入電腦,明細清楚,有條有理。他的主人翁意識很強,一有空就到學校文具店里幫忙,哪里水龍頭壞了,電扇不轉了,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還經常給校長提建議,如何開源節流,搞活學校經濟等等,被學校評為“服務育人先進典型”。
再來說兩個老師的故事。
李瑛,崇實南校六(5)班語文教師。她說:“我追求教育的幸福,我也享受幸福的教育。送走的每一屆學生,都給我留下深刻的記憶,那一張張生趣盎然的小臉,那無拘無束的童趣,讓人感動,讓人快樂。我想留住每個學生的故事和痕跡,我把學生的作業、習作甚至試卷疊放在書房,漸漸堆成了小山——堆起了記憶,留住了故事。后來,我就有了一個想法,如果把孩子們的詩歌編成冊,放在案頭,閑時翻一翻,就仿佛與以前的學生促膝而談,多好!我立即動手,挑選了一百多首孩子們的詩歌,又設計了封面圖案,精心構思了裝幀和色彩,還想好了書名——就叫《詩雨星空》。”
翻開《詩雨星空》,我們看到了這樣的詩篇:
月亮的話
歐家怡
推開你們的窗子吧,/敞開你們的大門吧,/讓我進去,讓我進去,/進到你們的小屋里。
我帶著皎潔的月光,/我帶著森林的幽香,/我帶著陣陣的笛聲,/我帶著星星的柔和。
快出來,快出來,/快從枕頭里抬起頭來,/打開你的心房,/感受我的到來。
讓你們的心像小小的草房,/打開你們的小窗子,/讓我把月光,把幽香,把笛聲,/撒滿你們心的空間。
孩子的感受是如此細膩和真摯,這里面有他們的夢想。當然,老師是孩子們夢想的發現者和守護者。有一句話說得好:只有夢想才能催生夢想,只有理想才能激發理想。你能說《詩雨星空》中沒有李瑛老師的理想和夢想?有的,肯定有。
其實,十年前,當李瑛老師第一次走進向往已久的崇實,也曾遭遇到困惑:為什么我的課堂就不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為什么每天面對的事是那樣瑣碎與繁雜?為什么我的教學如此平庸?當一個好教師為什么這樣艱難?但是,崇實就像個大熔爐,她能把鐵煉成鋼,她能讓教師的理想開花結果。2002年,李瑛的第一篇論文發表在《小學語文教學》,聽著劉校長的祝賀,望著校長贊許、欣賞的目光,李瑛的眼前又浮現了校長指導她寫論文、通宵達旦一遍又一遍修改論文的情景……淚流滿面的她跑到教學樓頂,閉上雙眼,張開雙臂,做著深呼吸,這一刻,她覺得自己長出了翅膀,可以飛了,飛越了彷徨,飛向了理想。
數學教師張金桂,我市的名優教師。她說,教師應該有自己的教育思想。上世紀90年代初,課堂教學還不是開放的,新課程理念還沒有進入老師們的視野,數學課堂就是讓學生背定理和法則,做習題和試卷。那時,張金桂就有自己的想法:要把學生從繁重的課業中“解救”出來,解放他們的雙手,解放他們的大腦,解放他們的時間。她開始了大膽的嘗試,上完一個單元后,為學生增設一節“實際應用模擬課”。不抓書本知識,而熱衷于“模擬實踐”,在當時背景下張金桂的做法頗有些“離經叛道”。但她堅持自己的探索和實踐,她成功了。現在大家都知道,這就是“數學實踐課”。張金桂說:在教學中,我把別人忽視了的東西重視起來,而這些東西恰是學生將來求生存、求發展的根本。
在崇實,理想的旗幟下還高揚著正氣,正氣是學校的底色,更是教師的底色。在關系到教師切身利益的職稱晉級、評優評先等問題上,劉曉華堅持按制度、按實績,公平、公開、公正地處理,抵制了領導打招呼和各種歪門邪道。一身正氣成為了廣大教師強大的精神支柱和依靠。老師們從踏進崇實起,就感受到在崇實只要腳踏實地地教書育人,就能受到褒獎,獲得幸福。
盡管崇實的老師很辛苦,因為班額大,工作量也大,但每位崇實教師都敬業愛崗、樂于奉獻,都勇于創新、爭創一流,誰也不肯放棄。因為他們是教育理想的堅定信奉者。

讓課堂成為撒播理想的園圃
人們常說,課堂,是教育的主陣地。既然如此,課堂,理所當然也應是撒播理想的主陣地。
為什么要撒播理想?怎樣在課堂教學中撒播理想?劉曉華在十年前的一次全校教師大會上如是說:21世紀的教育,將是更深刻、更和諧的人的發展的教育。因此,教育不能太近視、太功利。有人曾這樣說過,“教育絕非單純的文化傳遞,教育之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種人格心靈的‘喚醒’,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在新課程改革大潮澎湃的今天,我們更應為學生的精神發展而努力,讓學校成為老師和孩子共同的精神家園,讓課堂成為撒播理想的園圃!
十年來,崇實小學的老師們一直記得劉曉華校長的這段話,并在課堂教學中付諸實施。
今年4月26日,我市小學課改現場會在崇實小學舉行。這一天,學校的所有教室、所有課堂對外開放,與會的全市校長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進入任何一間教室聽課。走進崇實的課堂,校長們幾乎時時可以聽到這樣充滿自信的發言:“老師,讓我來!”“老師,我對這個問題還有補充!”“老師,讓我來幫助他!”“對這個問題,我還有不同意見!”……課堂上,同學們熱烈而有序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洋溢著一種濃濃的快樂學習的幸福感,更體現了孩子們自信、自強、自尊、自愛的精神品質。
“其實,為了讓學生具備‘四自品質’,我們沒少花工夫。”崇實小學南校區三(6)班班主任周瓊老師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班上有個叫小馬的學生,從進校時的羸弱、膽怯,到現在的自信、能干,經歷了很多耐人尋味的故事。記得初見小馬,他牽著媽媽的衣襟躲在媽媽的背后,怯生生地叫了聲“老師好”;課堂上的他在回答問題時總是拿不定主意,小手時舉時放。有一次,我未等他把手放下,便用鼓勵的眼光注視著他,并輕聲地對他說:“小馬,你能行的!”果不其然,小馬回答得非常正確。慢慢地,小馬在課堂上越來越積極,膽子也越來越大了。特別是在班干部競選中,小馬第一個走上演講臺,充滿激情地說:“大家好,我叫劉牧韜,也就是大家口中的小馬,今年8歲,這次我想競選班長……如果我當選班長,我一定熱愛勞動,熱心幫助有困難的同學,和老師、同學們一起把三(6)班搞得紅紅火火,有聲有色。”他的話音剛落,教室里便響起熱烈的掌聲,全班高喊:“小馬,我們支持你!”后來,小馬以48票的優勢當選為班長。現在的小馬越來越棒了,一次課后他對我說:“老師,長大了我要去開發彗星,把它建設得和地球一樣美麗,一樣適合人類居住,以減緩地球的壓力……”我笑了,鼓勵他說:“小馬,老師相信你,你一定會成功的。”
“從小馬的轉變,我悟到了一個道理:課堂除了能激出智慧的火花外,同樣也能讓理想的火花鐫刻在孩子們心中。”周瓊老師滿心歡喜。
在晚飯后回賓館的路上,筆者碰到了三個小姑娘,一打聽,她們已讀初一。問她們有誰在崇實小學讀過書,有兩個把手舉得老高:“我是崇實畢業的。”“我也是崇實畢業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問她們崇實好不好,其中一個立即搶答:“崇實是最好的學校,崇實是最有‘學校味兒’的學校。”
“什么是‘學校味兒’?”
“沒有打架的,沒有早戀的,沒有不愛學習的……”兩個小姑娘爭搶著說崇實的好。
第二天,我們把這一幕說給劉曉華校長聽時,她也是抑制不住內心的興奮,雖然對崇實好的評價她聽到許多次,但“最有學校味兒”這樣的評價,那可是含金量最高的。
其實,1997年崇實小學創辦之初,也曾誤入拼命抓分數的怪圈。用劉曉華校長的話說,那是迫不得已。因為新辦的學校師資、生源、條件都不行,要在夾縫中求生存、盡快地取得社會的認同,抓分數、抓成績是必須的。但很快就有人議論了:“崇實抓學習抓得很,崇實的孩子管得死,學生死讀書,沒有后勁。”聽到這樣的議論,劉曉華的心里像刀割一般地疼,也引起了她對學校未來發展的深思。“小學六年,從這里走出去的孩子該打下怎樣的‘崇實’烙印呢?”“我們應該為孩子們提供怎樣的教育呢?”2000年的那個暑假,劉曉華拜書本為師,拜省內外名優學校為師,形成了把崇實辦成優質學校的發展思路,其中最重要的一點,便是崇實要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教育追求!要讓師生成為有理想的人。
當然,理想不是空的,它應該有具體的內容。在崇實小學,不論是老師還是學生,怎樣做一個有理想的人都有具體的指向。比如學生,大到愛黨、愛國、愛家鄉,小到尊敬師長、友愛同學,甚至是“讀好書、寫好字、說好話、上好課、掃好地、做好操、吃好飯、走好路”等細小習慣的養成。這也體現在課堂教學中。
比如,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愛國精神?北校區丁亞老師有自己的感受。她說她在教《詹天佑》一課時,“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愛國工程師”是全文的中心句子。句子中有兩個重點和難點,一是“杰出”,二是“愛國”。文章對于如何“杰出”有生動的描述,在教學中容易操作。關于“愛國”這一重點的突破,她設計了請學生“從課文里找依據,給‘京張鐵路’重新起名字”這樣一個教學環節。有的學生說,詹天佑設計的“人字形”達到了當時國際一流水平,故起名為“創新路”;有的學生說,為紀念詹天佑,故起名“天佑路”;有的學生說,京張鐵路修筑之成功,是因為詹天佑愛國,故起名“愛國路”;有的學生說,這條鐵路充分體現了中國人民的智慧與力量,故起名“智慧路”……
“這一教學環節,使學生既加深了對課文主題的認識,又進一步鍛煉了學生的探究能力,發展了學生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陶冶、升華了學生的愛國情感。”丁亞老師很是欣慰。
正是課堂教學的潤物無聲,崇實小學的孩子們在品德修養、習慣養成等方面硬是與眾不同。北校五(2)班的林子璇同學,是個孝親敬老的小模范。外婆80歲了,常年患病,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爸爸是火車站的值班員,媽媽在信用社工作,平時很忙,尤其在春節期間,經常加班,照顧外婆的重擔就落到她的身上。她每天給外婆端茶送水,為外婆脫衣服、擦背、洗臉,非常耐心細致。她代替爸爸媽媽給老人盡孝道,堪稱小小道德模范,周圍的鄰居都向她伸出了大拇指。
值得稱道的是,崇實小學不僅把課堂當作撒播理想的園圃,還利用第二課堂培育孩子們的興趣。學校每周二、四的課外活動時間,是孩子們最快樂最向往的,因為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性地參加“第二課堂”:“合唱隊”、“舞蹈隊”、“管樂隊”、“科學興趣小組”、 “小作家文學社”、“演講與口才”、“讀書沙龍”……孩子們在第二課堂中盡情地展現自己的聰明才智,理想也在這里起飛。
五(4)班的符凱睿同學從小性格比較內向,但卻是個小科學迷,小時侯就喜歡觀察,喜歡問為什么,喜歡搞點“研究發明”,學校成立“科學興趣小組”后,他積極報名參加。在這里,他找到了自己的舞臺,經常把自己喜愛的電子玩具,如變形金剛、電動機車等拆了研究,再按照自己的想法組裝成新的玩具,與伙伴們共同分享,還經常在老師的帶領下走進大自然,去尋找、去發現。在河堤的青石板上,他和伙伴們發現了化石的秘密,他對大鯢這一世界上瀕危動物產生了濃厚興趣,多次徒步到大鯢館去觀察、研究,成了學校科學興趣小組的活躍分子。在他的心里,有一個美麗的夢想:將來要成為中國最棒的科學家!在第32屆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他和伙伴們帶著研究成果《青石板上的化石研究》接受省級專家的考核和質疑,精彩的答辯贏得專家聲聲好評。在個人技能檢測中,他利用大賽提供的原材料,按照要求很快地拼出了一把造型獨特的小椅子,還在有限的時間內,利用剩下的材料拼出了一個“奧特曼”。憑著對科學的濃厚興趣、廣博的知識和很強的動手能力,符凱睿在五百多名選手中脫穎而出,榮獲“金湘”科技創新英才獎。
紀伯倫曾經說過:“我寧可做人類中有夢想和有完成夢想的愿望的、最渺小的人,而不愿做一個最偉大的、無夢想、無愿望的人。”可以說,崇實小學在課堂撒播理想的實踐,是對這句話的最好的詮釋。

讓校園文化成為催生學生理想的搖籃..
崇實應該有自己的文化,劉曉華經常情不自禁地陷入沉思。崇實文化的魂是什么呢?
當初,取名崇實,就是 “崇德辯惑,實至名歸”的意思。學校提出“夯實人生之基”的辦學目標,倡導全體師生做人誠實、做事踏實、作風樸實、學問篤實。“實 ”字可謂崇實文化的高度概括,也是學校開展的理想教育的落腳點。在腳踏實地時,特別要抬頭仰望星空,在仰望星空時,尤其要注重腳踏實地。這是劉曉華思考學校文化特別著重的。
于是,學校每一棟樓都有了靈魂,每一面墻壁都會說話。你看,學校幾棟樓,命名為“誠實樓”、“踏實樓”、“樸實樓”、“篤實樓”。在學校室內風雨操場“勵志墻”上,栩栩如生地畫著《黃香溫席》、《發明大王》、《鑿壁偷光》、《自強不息》、《一諾千金》、《赤子情懷》的故事,在學校室外游戲廳的墻壁上,鐫刻著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每學期開學,學生都會在老師的帶領下,站在這里,激情誦讀。如今,全校師生均能慷慨激昂背誦《少年中國說》。在教學樓的每層休息廳墻壁上,都有設計精美的學習專欄,內容廣泛,涵蓋土家文化、京劇國粹、書畫藝術等,此外,每層樓梯分別用不同學科的知識專欄裝扮,寓示著飛揚的理想要落到實處。
這些都是外顯于形的,很顯然,學校文化遠遠不止這些。劉曉華思考著,如何使學校文化既外顯于形更內化于心,如何使“實”文化在崇實師生身上烙下深深印記呢?
一個獻身教育的理想主義者,是能夠從一些小事中發現宏大要義的。有一天,劉曉華打開校長信箱,無意中看到了這樣一條留言:劉校長,我是一名五年級的學生,我想向您說說心里話。我覺得每天的大課間太沒意思了,我們每天要排著整齊的隊伍進場、做操、又排著整齊的隊伍出場,不能隨便在隊伍里講話,我覺得自己就像一個木偶人一樣。我不喜歡這樣的大課間,可不可以不要我們做這樣的大課間呢?我們想自由自在地玩耍。”
這位學生說出了他的心里話,可以說是肺腑之言。這是“實”的具體表現。劉曉華把這條留言放在學校決策層中討論,開誠布公地說出了自己的觀點:很多時候,我們只想著要孩子們怎么做,卻很少考慮孩子們自己想怎么做。這樣的做法,又怎么能說是以生為本呢?在其他方面,我們是不是也犯了同樣的錯誤呢?
學校對大課間進行了改革。大課間時,孩子們不用再站著整齊的隊伍、從規定的樓梯由教室去操場,而是帶著自備的體育器材和玩具,三個一群、五個一伙地從四面八方向操場匯集,一路上灑下的是歡笑與愜意。短短幾分鐘,全校兩千多名學生已經站在了操場上的既定位置,并不比排隊入場慢多少。伴著優美輕快的音樂,學生做完了課間操,然后立馬分散到指定區域進行有趣的課間游戲。轉眼間,操場上成了歡樂的海洋:跳繩場上,繩在空中飛,人在繩中舞;兵乓球室,不時傳出陣陣喝彩;羽毛球場上,人聲鼎沸;呼啦圈場上,轉動的呼啦圈猶如綻開的花海……在師生常常經過的長廊下,也出現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快樂大課間、快樂大轉盤。孩子們每天早上和放學,總是要飛跑到轉盤下看一看。孩子們一邊看一邊神采飛揚地討論:“今天我們該玩接力賽了。”“明天我們班轉呼啦圈,耶!”大課間成了每天孩子們最期待的時刻。在一年一度的科技節、讀書節、“三獨”比賽、趣味運動會、經典誦讀會上……孩子們大放異彩。就拿科技節來說,學校從2000年開始每年均舉辦科技節,如今,科技節已經成為學校一項重要的傳統活動。同學們廣泛參與,積極動手,制作了許多富有創意的作品,小發明、小制作、小創意展示、科學研究論文、少年兒童科學幻想繪畫、實踐活動……比如一(2)班的覃柯同學,平常并不怎么喜歡與人交流。科技節上,他利用廢棄礦泉水瓶和電池等自制了一盞臺燈,造型新穎、很有創意。他的這個小制作受到評委老師的高度肯定,被評為一等獎。這次的經歷讓他感受到了成功的樂趣,他變得敢于表現自己,樂于與人交流了 。又比如四(2)班的王子奧同學平時就愛觀察、愛發現、愛思考,每年的科技節他都積極參與,他的奇思妙想常常讓同學們折服。今年的科技節上,在當物理教師的爸爸的指導下,他利用廢舊礦泉水瓶精心制作了一個壓力器,并在全校的科技節總結表彰大會上為全校師生做現場演示,站在2000多人面前,他毫不慌張,大膽為同學們介紹和操作。他大膽地說,他要當科學家。
是的,我要當科學家,我要當警察,我要當記者,我要當養路工,我要當養蠶的師傅,嘿嘿,我要當天文學家,成為星空的守望者……說到未來,孩子們黑葡萄般的眼睛里都閃現出光芒。
讓孩子們在仰望星空的同時,又要腳踏實地地開展好養成教育。在這方面,學校沒有玩花樣,而是實打實地開展“吃好飯、做好操、掃好地、走好路、讀好書、寫好字、說好話、上好課”等養成教育活動,讓“實”文化在學生身上打下深刻的烙印。這其實是崇實文化最實在、最閃光的地方,也是崇實教育的特色。從這里走出的崇實學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他們活潑健康、文明謙遜、基礎扎實、思維活躍、有一定的交往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為家長、社會所稱道。
有這樣一個故事在社會上廣為傳揚。
夜幕降臨了,月亮高掛中天。二年級的劉星同學和爸爸媽媽一起登烈士陵園,爸爸媽媽遠遠地把劉星甩在了后面。當他們站在山頂,一邊休息一邊等兒子時,他們看見漸漸走近的兒子手里好像拿了蠻多東西,等兒子走近了,他們才看清楚,原來是三個礦泉水瓶子。在短暫的疑惑后他們忽然明白,兒子手中的空瓶子是自己剛才在半山腰喝完后隨手扔掉的,而走在后面的兒子把它們揀了起來。只見小劉星“哼哧”“哼哧”,好不容易爬上山頂,并沒有馬上休息,而是直接往山頂最近的一個垃圾桶走去,把瓶子扔進了“可回收”桶后,才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喘著氣。看著兒子剛才的舉動,瞬間,夫婦二人既羞愧又有說不出的激動,兒子什么時候變得這樣愛護環境衛生了?要知道,這小家伙以前可是個愛亂扔的主兒呀!況且,這還是在公共場合呢!夫妻倆想了想,這還得歸功于崇實小學的養成教育抓得落實呢。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劉曉華特別記得這部讓自己的青少年時代心醉神迷的小說。孩子們成長,就像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樣,學校文化是重要的熔爐,是催生學生理想的搖籃。


張家界旅游網

  免責聲明:除來源有署名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為張家界旅游網編輯或轉載稿件,內容與相關報社等媒體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分享到:

復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