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羞动画_欧美精品亚洲网站_黄网站色成年片大免费软件_放荡的情妇


景點排行
更多>>

您現在所在的位置是:首頁>>旅游景區景點>>岳陽旅游景點

岳陽縣龍窖山遺址

更新時間:2018-03-19 11:21:10 來源:互聯網 作者:本站編輯 點擊數:

 

  龍窖山遺址位于臨湘市東部龍源鄉,距市區37公里,是瑤族同胞稱之為理想家園的“千家”。關于瑤胞居岳州境內,首見于唐代《元和郡縣圖志》:“潭州,春秋時黔中郡地,楚之南境……自漢至晉并屬荊州,(晉)懷帝分荊湘中諸郡置湘州,南以五嶺為界,北以庭湖為界。漢晉以來亦為重鎮。今按其俗,雜有夷人名徭。自言先祖有功,免徭役也。”其次是范致明《岳陽風土記》:“龍窖山在(臨湘)縣東南,按鄂州崇陽縣,雷家、石門,山極深遠。其間居民謂之鳥鄉,語言侏離,以耕畬為業。非市鹽茶,不入城市,邑亦無貢賦,蓋山徭人也。”再是宋馬子嚴《岳陽甲志》:“龍窖山在巴陵北,山實峻極,上有雷,有石門之,山徭居之,自耕而食,自織而衣”。后來的府縣志書記載皆類似。詩人杜甫也在此留下了“歲云暮矣多北風,瀟湘庭白雪中。漁父天寒網罟凍,莫徭射雁鳴桑弓”的詩句。至元末明初戰亂,始群遷出境,漂洋過海,即渡庭湖南徙。因此,明隆慶《岳州府志》有“宋以前有之,今不然矣”的記載。

  瑤族是世界民族之林中一個頗具影響力的少數民族。它有近300萬人口,分布在中國、越南、美國、法國、加拿大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多少年來,瑤族同胞為尋找他們最早的故鄉“千家峒”而演繹出一曲曲心酸動人的故事。21世紀的第一個春天,終于撩開了她神秘的面紗,這個“養在深閨人未識”的瑤族理想家園“千家峒”,就在岳陽市臨湘龍源鄉。李本高《湖南省臨湘市龍窖山瑤族“千家峒”考察報告》稱:“瑤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早在炎黃時代,就與苗族先民組成強大部落聯盟(蚩為苗族自稱,尤為瑤族自稱),抗衡炎黃部落聯盟,并與炎帝、黃帝戰于涿鹿之野,后被打散,被逼南遷。周時,瑤族先民荊蠻在云夢澤地區活動頻繁。《小雅·采芑》云:‘蠢爾荊蠻,大邦為讎’。此時,龍窖山屬巴陵,應在三苗國之內,很可能就有一部分瑤族先民進入龍窖山。”據他推論,最遲在周代,瑤胞即進入了龍窖山,他們在這里生活了兩千多年,創造了斑斑可考的燦爛文化。2000年4月和2001年4月的兩次專家現場考察,特別是2001年9月24日至27日在臨湘召開的“全國瑤族學術研討會”,終于揭開了龍窖山石文化的千古之謎,解開了瑤族同胞尋覓了數百年的“千家峒”之結。2001年10月8日,中國(廣西)瑤學學會發出了《龍窖山千家峒認定意見書》:“千家峒是瑤族民間傳說居住過的一個理想家園。瑤族同胞和瑤族研究工作者都在矢志不渝地尋找千家峒的下落。”“研究人員通過深入調查,科學論證,認定湖南省臨湘市龍窖山無論是從有關史籍記載內容,還是從其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地名與遺俗,以及大量的瑤族先民的遺址等方面來看,都與瑤族文獻《千家峒歌》和民間傳說千家峒相吻合。”“確認龍窖山千家峒……是瑤族歷史上早期的千家峒。”2002年5月19日,公布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龍窖山又名藥姑山,屬幕阜山余脈,地跨湘鄂兩省的臨湘、通城、崇陽、赤壁四縣(市)。山林面積10.5萬畝,最高峰海拔1261.1米,山勢高峻、澗深長、蜿蜒百里,是為避難秘地、世外桃源。瑤胞們在這里留下了令人嘆為觀止的石文化遺跡。

  這些掩映于崇山竣嶺之中色彩斑瀾的古老石文化,遺存有石屋、石門、石橋、石、石墓、石器、石窩、石級,它遍布于高山密林,甚至人跡罕至的大山深處。特別令人稱奇的是那些巨大的石塊,沒有斧鑿錘鏨的痕跡,皆是運用最原始的木尖火燎的方法采集壘砌而成,面對這些宏偉的工程,你不能不驚嘆瑤胞先民驚人的毅力和創造精神。這里撮要介紹幾項。

  石屋隱映峻嶺間  進入梅池、老屋灣、胡家屋場等荒僻山嶺,隨處可見石塊砌成的石墻屋,少則一間,多則10余間,一般排列整齊,多為單間,也有兩間或三間的。屋內約7—8平方米。連畬家山原始次森林中也有此類建筑。這是瑤族先民最原始的居屋形式。

  “無人區”內有石橋  在近百年來無人居住的大山深處,溪流之上居然到處建有石橋,石橋建筑也獨具特色:在兩邊條石砌筑的橋礅上端,壘積木似的相向竄出兩三條條石,以拱托橋身重量;橋面用兩塊寬約0.4米、長6至8米不等的條石鋪成,結構簡單科學,可謂瑤胞的一大創造。

  驚天動地青石  朱樓坡馬頸港山溪兩側全用天然青石塊護坡,嚴絲合縫,不用任何粘合劑,高處10米,矮處也有2、3米,頂覆長約4至5尺的青石4000多塊,形成長1500米的人工石邊石壁每隔一段建埠頭,平時供人上下挑水洗衣,戰時封閉,作為防御工程御敵“燔山火攻”,以保存實力,保護全族的生命財產。這點可從石下游拱橋內設置的石門遺跡得到印證。石上的兩邊留有不少石屋、吊腳樓遺跡,似說明此處原為“千家峒”的政治中心,曾經是熱鬧的街市。

  石器令人咋舌看  高沖魯家寨,村民們收藏了不少珍稀石器。石碾、石拳、石缽、石磨、石香爐、石升子,琳瑯滿目,古雅樸拙。特別令人咋舌的是那口直徑0.5米、內深1米,用完整巨石掏空的石缸,在那個時代,經濟封閉,技術落后,瑤胞先民是用什么辦法鑿成的 ,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石窩”原是祭祀臺  箭竿山老屋組劉姓村民面對對門山上無數的石堆、石臺、石墻,祖輩在此居住了500多年,也弄不清其中奧秘,便習慣地稱之為“石窩”。近年,專家們為龍窖山解謎之后,始知這兒是瑤胞祭天祭祖的祭祀臺。祭臺座西朝東,石堆、石臺、石墻沿山腰排列有序,中間空地豎有一根石樁,上有殘存的長方形鑿痕,似為圖騰柱礎,或者為樹祭旗的石樁。

 

 以上部分圖片均來自互聯網,出處不詳,請作者與本站聯系。

相關旅游景點
收藏打印文章 查看評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