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羞动画_欧美精品亚洲网站_黄网站色成年片大免费软件_放荡的情妇

張家界民俗風情

吉祥物崇拜(五)

更新時間:2018-03-19 12:08:03 來源:m.aniluna.com 編輯:okzjj.com 已被瀏覽 查看評論
張家界旅游網 公眾微信號

    五、食物吉祥物
  
    土家族一些風味獨特的菜肴小吃、飲品等往往是和民俗活動緊緊聯系在一起的,因而往往寄托著土家族人對生活的美好愿望與追求,這些食物遂成為吉祥物。
  
    1.八寶合菜。八寶合菜,簡稱“合菜”,俗稱“團年菜”,是土家人過年烹制的一種菜肴。八寶合菜是用蘿卜、豆腐、土豆、白菜、大蒜、豬肉等煮熟后冰凍而成的。用多種食物合煮,使菜肴多味好吃,而且還寄寓著“五谷豐收”、“合家團聚”等吉祥意義。八寶合菜還有一個傳說。相傳土王經常南征北戰,總是沒有充裕的時間坐下來細細品嘗廚師做的各種菜,但他又想能夠品嘗到各種各樣的菜的味道,便下令將各種菜切成小片一鍋煮著吃。廚師只好照辦。不料這樣做出的菜,竟非常好吃。以后遂演化成土家族人過年吃的一道獨特的菜肴,取名“八寶合菜”,而且被賦予了種種吉祥意義。
  
    2.粑粑。粑粑,在土家族既是節令食品,也是交際禮俗食品,含有多種吉祥意義。在不同的禮儀風俗中,所用的粑粑在制作、寓意名稱等方面是不同的。過年用的粑粑叫年粑,祭社神用的粑粑叫社粑,元宵節祭五谷用的粑粑為十五粑粑等等,下面分述之。
  
    年粑。年粑是土家族為過年制作的吉祥食品,一般是在臘月二十七日“打年粑”,該日為“打年粑”日。土家族諺語:“打七不打八。”意為在二十七日打年粑。年粑有多種打法、多種式樣、多種寓意。其一,犁勾絞粑,即如犁鏵耕地的年粑。將蒸熟的糯米倒進石槽內,用木杵擊爛,然后取出放于桌案上,揉一個大如菜盤的圓粑
,再揉一個碗口大的小粑粑疊放于其上,再取一團糯米揉成犁鏵形狀,放于小粑粑之上,一個“犁勾絞粑”就做成了。大粑粑象征水田,小粑粑象征牛背,配上“犁鏵”,意味牛犁地,豐年不忘牛的功勞,并祈望來年再獲豐收。此種年粑用于大年三十夜晚喂牛,以酬謝牛一年的勞作。其二,喜鵲粑。在犁勾絞粑上的一端置一坨糯米飯,象征喜鵲的嘴,這種年粑稱作“喜鵲粑”,意味喜鵲愛落牛背,以啄去牛身上的虱子。其三,火繩粑與磨巖粑。把糯米搓成像點火的艾蒿做成的“火繩”,即成“火繩粑”。磨巖粑,即形如長狀磨刀巖石的粑粑。這是兩種象征土家族祖先刀砍火種的生產勞動的粑粑。火繩是燒火嵌用于點火的,磨刀巖是砍火嵌時磨刀用的。這兩種粑有紀念祖先艱辛創業之意,需在祭祖后方能食用。在吃法上也有講究,火繩粑需在火塘邊燒烤后吃,意味火繩是用來點火燒山的;磨巖粑,則必須下油鍋煎得焦黃酥軟后食用,意味磨刀石是用來磨砍火嵌之砍刀的,放人油鍋即象征以水磨刀,油象征磨刀水。
  
    十五粑粑。十五粑粑是元宵節時制作的一種粑粑,是用包谷漿做成的有餡的粑粑。土家族用十五粑粑祭祀五谷神,預測一年每月雨水的多少,以祈豐年。祭祖完畢,各戶互贈十五粑粑,表示團結友好,預兆當年五谷豐收。十五粑粑的制作方法是:將包谷浸泡,然后磨成粒,去糠殼,再浸泡,用石磨磨成漿,把漿盛于木盆中,蒙上紗布,在紗布上鋪一層草木灰,以吸取水分。放置五六小時后,揭開紗布,用半干的包谷漿捏成一個一個圓形的粑粑,每個粑粑中間包上肉絲、豆腐干、腌菜拌成的餡。然后放進蒸籠蒸,第一格放進12個粑粑,象征一年12個月,每個粑粑象征一個月,并做上記號依次排列,用大拇指在每個粑粑上按一個窩。蒸熟后,揭開蓋子看每個窩積水多少。哪個粑粑窩中積水多,即預示其所代表的月份雨水多,哪個粑粑窩中的積水少,即預示其所代表的月份雨水少,其月可能有干旱。這種蒸制粑粑的過程,是帶有巫術占卜性質的活動。在贈送或食用十五粑粑之前,要將這些粑粑放于門外,祭天地,祭五谷神。
  
    耳朵粑粑。耳朵粑粑是土家族結婚時所用的吉祥食物。青年男女結婚前半月左右,男方用糯米做成海碗大的粑粑,用籮筐挑著送往女方家。粑粑的個數按女方家直系親屬人數多少而定,不管大人小孩,每人至少要有兩個粑粑,只能成雙,不能成單。耳朵粑粑送至女方家后,再由女方家分送給各位親戚。耳朵粑粑是定親的信物,吃過耳朵粑粑,一對新人的婚姻就意味著公之于眾了。耳朵粑粑起著公布婚姻關系的作用,是象征新人結為伉儷的吉祥物。土家族還有關于吃耳朵粑粑的傳說。不知是何朝何代,有個小伙子,與一位女子定婚幾年了,想早點成親,就請媒人在端午節給女方家送禮并商定迎親的日子。哪知女子的母親硬要留女子再過兩年才嫁。媒人回來傳話,可小伙子偏偏有點耳聾,聽成了過年后就嫁女。到了臘月,就特意砍了一塊帶尾巴的臘豬火腿,用紅紙套上腳,給女方家送去。按土家族人習俗,臘月送帶豬尾巴的火腿,就意味著女兒只能在娘家過一個年了。女兒母親一見這禮物,就大罵女婿:“你的耳朵到哪里去了?耳朵做粑粑吃了嗎?”女婿很聰明,也不答話,回到家里碾了幾擔糯米,做成海碗大的粑粑,挑成一擔來到女方村寨,從女方家開始贈送粑粑,每人送兩個,把所有的近親都送到了。粑粑象征耳朵,兩個粑粑即象征兩個耳朵。親戚們吃了女婿送的求親粑粑,就勸女子的母親把女子當年嫁給了他。久而久之,土家族便形成了求親送粑粑的習俗,而且根據那位母親所說的話“耳朵做粑粑吃了”,將求親粑粑叫做“耳朵粑粑”。
  
    拜丈人粑粑。土家族過年時女婿攜媳婦拜丈人要送一種大米粑粑,稱作拜丈人粑粑。大米粑粑上印有各種吉祥圖案。初三、初四拜丈人時帶上這種粑粑,表示女兒、女婿夫妻生活美滿幸福。如有多個女婿,大女婿要帶印有“雙龍鬧海”圖案的粑粑,二女婿要帶印有“金鳳捧日”圖案的粑粑,三女婿則要帶印有“鴛鴦戲水”圖案的粑粑。這些圖案都寓有夫妻和睦幸福的意思。將這種粑粑送給丈人,無疑有讓丈人放心的意思。
  
    3.金包銀。金包銀即用玉米粉配大米蒸制而成的飯。玉米為金黃色,大米為白色,兩樣合在一起,故稱金包銀。土家族過去過年必吃金包銀飯,以示招金進銀、富裕發財。
  
    4.血豆腐。血豆腐是土家族祭祖圣物,也是鮮美可口的菜肴。血豆腐用豬血和豆腐做成。以血豆腐祭祖,是受遠古血祭遺風影響而形成的習俗,含有血祭余意。過年殺豬時,將豬血用盆接住,然后將嫩豆腐泡人血中,拌和揉勻。冷凍后,將和血后的豆腐揉成坨坨,放至火坑上的木架上,讓其每天煙熏火烤,熏烤至堅硬程度而成為血豆腐。烹調時,將血豆腐切成片,放至鍋中用油煎炒,放上辣子、生姜、胡椒等作料。烹制成的血豆腐色香味俱全,十分可口。此外,土家族還有一種與血祭相關的食俗為吃血蕻子,亦在此順便提及。土家族殺年豬,必請客吃“血蕻子”。血蕻子即豬血。殺豬時,在木盆中撒上辣椒粉、花椒、鹽等作料,讓豬血流入盆中,然后與作料拌勻。待血凝固后,即用刀劃成幾大塊,放入鍋中煮熟。吃時再切成小塊,放入鍋中加入蔥蒜等作料爆炒,這樣烹制出的豬血塊鮮嫩味美。
  
    5.社飯。二月社日,土家族人要跳“社巴日”,社巴日為祭祖的擺手舞,還要煮“社飯”祭祀社神。社飯為土家族特有的菜飯合一的一種飯。將山上采來的野蒿子、野葫蔥、洗凈切細,野蒿、葫蔥用于炒肥臘肉,有獨特的風味。然后煮粘米,煮至半熟,再摻入糯米,待糯米煮得半熟時,將米湯榨干,放人野蒿、葫蔥拌炒的臘肉,攪拌均勻,蓋上鍋蓋,用微火燜熟,待出現焦黃的鍋巴時即成。社飯系多種原料烹制而成,美味可口。社飯先用于祭社神,然后全家食用。有的地方,要在土地廟旁吃飯,意味著陪伴社神進社餐。

張家界旅游網

  免責聲明:除來源有署名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為張家界旅游網編輯或轉載稿件,內容與相關報社等媒體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分享到:

復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