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
庸城雅號
更新時間:2018-03-19 12:31:12 來源:m.aniluna.com 編輯:本站編輯 已被瀏覽
次 查看評論
歷史上一座城市的草創,往往與選址的風水、故事、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地方特色,乃至地理位置、氣候環境等產生雅號別稱。如三亞市有“鹿回頭”的故事,便得別名“鹿城”;廣州以五羊山傳說叫“羊城”。也有以“都”稱號者,如自貢號“鹽都”,長沙號“腳都”。這種文化現象,國外也很盛行,比如日內瓦叫“鐘表之城”,維也納叫“音樂之都”。 張家界市外號“庸城”,大約起于漢代初期,光緒年重刊古籍《湖南陽秋》載:“十二年冬十月與布(按:英布)軍會于會缶,布兵精甚,上(按:劉邦)乃壁庸城。”而正式以官方認定,應該始自清同治年間評選新增“庸城八景”,其中外八景之一叫“庸城夕照”。羅光典“駐馬望庸城”、丁啟性“萬山深處古庸城”、楊良翹“寄語庸城詩弟子”等詩句至今仍在傳誦。民國以來,庸城之號不時見諸報刊。當代以2010年第二期《天門詩詞》為例,就有宋家達“帳設庸城課眾生”;周麟“舊地燕來歸,庸城舉目非”;鄒啟祥“庸城此日慶端陽”等佳句。《張家界日報》則以“感恩庸城”、“庸城驚現'牙脆脆'”作廣告;女作家石繼麗出了本《庸城筆跡》作品集。 據考,“庸城”之號源于遠古圣人祝融。《國語·周語》載:“禹夏之興也,(祝)融降于崇山。”崇山即今市南之崇山。又載:“夏之興也,祖融降于崇山。”韋昭注:“祖融,祝融也。”民國 《辭源》:“祝融,火神也。虞翻曰:'祝,大;融,明也,”《康熙字典》:“祝,大。”《史記·楚世家集解》:“祝,大也;融、庸音同,古通用。”羅泌《路史·后紀》:“祝融,字正作祝庸。”甲骨文“祝”字,是一個三足鼎加一個巫師;“融”字,一個鬲(li食具)加一個蟲(作人類)。《說文》“祝”,祭主贊詞者,從人口,從示。一曰從兌省。易曰:兌為口,為巫。由此發現祝融即大庸。祝融原來就是人類的巫祖,即“人類文化創始人”,因為一切人類文化均源于初民時代的巫文化。100年前,英國學者弗雷澤在其人類學名著《金枝》中論斷:人類歷史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巫術——宗教——科學。 據考,祝融于夏初(約公元前2140年左右)以自己的隱名建大庸國,都城就在古人堤。《石達開日記》載:“大庸,古庸國是也。”《竹書紀年》載:“夏道將興,青龍止于郊,祝融之神降于崇山,(禹)乃舜禪,即天子位。”是說禹接舜位建立夏朝之時,祝融在崇山降生了,時為公元前2100年左右。因此說,古庸國是與夏朝同時建國的南方文明古國并非空穴來風。漢初,在庸都故址建充縣,此后相繼建天門郡、北衡州、崇州、崇義縣、臨澧縣、大庸衛(縣)、大庸市、張家界市,承載了一國、一郡、二州、二衛、五縣、二市的建城史。試問,普天之下,世界上能找到第二座延續使用到當代的四千年古城么? “庸城”之所以能成為張家界市的雅號別名,是先人已經發現古庸都與臨汾堯城(堯帝故里)一樣是中華人類共同的“祖城”。她只能讓城市更顯高古,大氣厚重。這是文脈的延續,是火炬的傳承,是數典不忘其祖的德舉。好在“庸城”雅號沒有因幾個人以“大大的庸人”將其曲解而滅絕,反而歷久彌新、傳承不絕,道理只有一個:城市外號的出現,不是由某幾個人說行就行,說不行就不行的,它是一個城市文化歷史與市井風習長期磨合逐漸認同并通過口碑自覺相傳而固化成的一個文化符號。 .. 【下期預告:城市街名】 |
免責聲明:除來源有署名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為張家界旅游網編輯或轉載稿件,內容與相關報社等媒體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熱門信息
-
- 金能量龍心口服液行騙至張家界,工商部門立案調查 [9781]
- 怎樣恢復相機里刪掉的照片 [6078]
- 裝修刷墻漆的教訓 [4527]
- 《禁毒法》制定的目的是什么? [3750]
- 中國十大整體衣柜品牌亞丹升級采用不釋放甲醛的萬... [3597]
- 把大坪鎮建設成為天門山的后花園 [2460]
- 《血色湘西》女一號田穗穗扮演者——演員白靜被丈... [2434]
- 一碗米飯有多重 [2050]
- 廖漢生簡歷 [1992]
- 話說湘西土匪 [1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