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日前,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改文產辦 主任蔣祖烜帶領省委思想文化建設專題調研組來張,就張家界演藝業現象進行調研,形成《加快建設中國演藝之都》一文,并在湖南省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的簡報刊登。今天本報全文轉載,希望廣大讀者關注。
近年來,張家界演藝業作為新型創意產業融入旅游,建設文化精品項目,不僅盤活了旅游市場,服務了當地經濟,成為張家界旅游的另一道“風景”,也成為湖南文化產業發展的一個新亮點,填補了湖南文化演藝事業的空白,成為中國有影響、有市場的文化演藝品牌,得到中央、省部領導,媒體及游客的贊譽。如今,“在張家界,不僅僅看風景”,“白天看美景,晚上賞大戲”已經成為新的旅游文化體驗消費方式。
一、張家界旅游演藝現象已經形成
規模已經形成。張家界旅游演藝產業萌芽于上世紀90年代,從2006年開始興起,2007年基本形成了較完備的旅游文化演藝產業體系。目前全市共有正式營業的演藝劇場8個,座位1萬多個,演職人員1200余人。其中《張家界·魅力湘西》擁有座位2600個,演職人員247人,總投資1.75億元,年門票收入超過6000萬元,已累計演出3658場次(截止今年7月25日);《天門狐仙·新劉海砍樵》投資1.2億元,演職人員538人,擁有座位2888個,已累計演出450場次(截止今年7月22日)。這些旅游演藝產品主要是三種模式,劇院類旅游演藝產品以《張家界·魅力湘西》為代表,包括《印象·張家界》、《煙雨張家界》和《夢幻張家界》等;實景類旅游演藝產品以《天門狐仙·新劉海砍樵》、《武陵魂·梯瑪神歌》為代表;景區綜藝類旅游演藝產品以《袁家寨子》、《老院子》為代表。
效益開始顯現。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旅游產品的競爭力最終體現為文化的競爭。文化與旅游相得益彰、各展風采,煥發出更加持久的生命力。張家界因為一臺臺民族文化節目的盛裝亮相,自然遺產的文化內涵得到初步彰顯,旅游整體知名度和美譽度得到進一步提升。與此同時,張家界演藝業的效益也得到迅速拉升。據了解,目前以《天門狐仙·新劉海砍樵》、《張家界·魅力湘西》和《武陵魂·梯瑪神歌》為代表的旅游文化演藝產業集群,每年接待了200萬人次以上的觀眾,累計創造了數以億計的產值,促進了旅游與文化的融合發展,帶動了旅游產業的提質升級。據張家界市物價局對7家演藝場所的調查統計,今年上半年共實現銷售額1.213億元。業內人士預測,隨著張家界旅游的持續興旺,2011年度張家界旅游演藝業將得到更大的發展,演藝業已成為張家界旅游經濟新的增長點。
品牌獲得認同。經過近些年的發展,張家界的旅游演藝節目已經得到游客的廣泛贊譽和社會各界的普遍認同,成為有影響、有市場的文化演藝品牌。2008年10月,張家界·魅力湘西大劇院被授予“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稱號。
2010年“國家文化旅游重點項目名錄”評選活動中,全國首批35個文化旅游重點項目——旅游演出類名錄,《天門狐仙·新劉海砍樵》和《張家界·魅力湘西》兩臺節目上榜,其中《天門狐仙·新劉海砍樵》獲“影響中國旅游文化演出類”的唯一金獎,《武陵魂·梯瑪神歌》山水實景演出被譽為土家族繁衍發展的史詩。張家界豐富多彩的演藝節目被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湖南日報和湖南衛視等中央、省直主流媒體多次報道,成了來張家界旅游觀光和休閑度假的中外游客必看節目。
張家界旅游演藝節目得到前來考察的中央、省部領導的高度評價。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看完《天門狐仙·新劉海砍樵》后稱從來沒有看過這樣好的節目。文化部部長蔡武評價張家界旅游演藝業在全國排名靠前。省委書記周強稱《煙雨張家界》民族特色鮮明,是張家界文化旅游產業的一個亮點。認為《張家界·魅力湘西》已經走出張家界、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將成為湖湘文化的精品,中國文化的精品。贊譽《天門狐仙·新劉海砍樵》“巧奪天工、自然天成、中西合璧、古今成趣”,看過之后印象非常深刻,非常震撼,是一次美的藝術享受,更重要的是它為推動旅游與文化結合,推動藝術服務人民、走向世界探索出了成功的路子,為全省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發展特別是文化與旅游的結合樹立了標桿。省長徐守盛認為張家界旅游不僅以景觀留人,還以文化留人,建設一批高品質的娛樂演藝設施,讓游客游得開心,玩得舒心。
二、為什么能形成張家界演藝現象
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是演藝業發展的基石。張家界作為少數民族地區、革命老區和新興旅游區,作為世界自然遺產、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所在地,不僅有無與倫比的自然風光,還有底蘊深厚、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民間歌謠浩如煙海,民間舞蹈、民間工藝獨具魅力,紅色文化厚重珍貴,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其中桑植民歌、大庸陽戲、白族仗鼓舞已入選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張家界多年來正是憑借其世界獨有的264平方公里的石英砂巖峰林峽谷地貌以及豐富的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靠旅游延伸文化的外延,讓文化充實旅游的內涵,向世界展示"城市宜人、山水迷人、文化誘人、市民感人"的美好形象,成為享譽海內外的旅游勝地。張家界的國內外旅游人次因此節節攀升,2010年已達2405萬人次。今年上半年,旅游人數為1152萬人次,與去年同比增長35.9%,其中境外人數達66.9萬人次,同比增長17.6%,全年有望達到3000萬人次。持續穩定增長的游客為演藝業提供源源不斷的客源。
創新精彩的文化產品是演藝業成功的關鍵。打造高質量高品位有特色的節目是演藝業生存之本,已成為張家界所有演藝企業的共識。為此,各家演藝企業爭相出招,努力提高節目質量。總體來看,張家界演藝節目呈現四大鮮明特色:一是立足本土,張揚民族文化。各家演藝企業充分利用張家界深厚的民族文化資源和特色,挖掘、整理、利用民族文化資源。如《張家界·魅力湘西》、《武陵魂·梯瑪神歌》等演藝節目充分體現了“原生態”、“本土化”、“民族化”等特點。《張家界·魅力湘西》為了不斷推出和更新原生態的節目,有一批創作人員常年從事民間采風工作,一旦發現有可取的素材,就以最快的速度加工成舞臺節目。為了把晚會節目做出原生態效果,創作人員在天子山錄下了“土得掉渣”的民歌;在民間的喪事現場與孝家一道跪地哭喪錄制“夜歌”;在黑夜的山林間錄制鳥兒的鳴叫聲。迄今為止,《張家界·魅力湘西》已經打造出了以歡快的“土家擺手舞”、粗獷的“土家毛古斯舞”、奔放的“湘西苗鼓”、多情的“女兒會”、古老的“湘西祭祀”和深情的“桑植民歌”等優秀劇目,演繹出獨具魅力的湘西人文地理,成為展示大湘西民族文化的一扇窗口。二是雅俗共賞,貼近游客觀眾。為了滿足不同類別、不同層次的觀眾需求,各演藝企業在節目的設計、編排和表演中,注意雅俗結合,注重互動和高科技元素的運用。在節目內容的安排上,既有給人以高雅藝術享受的民族歌舞表演,如苗族風俗舞蹈、民族服飾表演等,又有“俗不可耐”的民俗表演,如“土家哭嫁”、“苗家呷酒”等。在表演形式上,以靜態觀賞為主,穿插演員觀眾互動節目和觀眾參與節目,滿足游客深層次體驗需求。在舞臺場景的布置上將民族文化元素賦予藝術氣息搬上舞臺,使之與燈光、音響和觀眾的心理達到和諧統一。三是室內外相結合,強化游客旅游體驗。劇院類各臺演藝節目都分為室內和室外兩場表演,這是張家界演藝業最顯著的特色之一。室內部分是以文藝晚會的形式用歌舞詮釋湘西少數民族文化內涵。主持人以其幽默詼諧的風格把觀眾帶進湘西這個古老而神秘的地方,在高潮跌起中,觀眾坐著以一種放松的心態體驗湘西文化。室外部分則是通過篝火晚會的形式,展露湘西文化神秘的另一面。表演內容包括土家硬氣功、湘西三大蠱迷巫術表演(上刀山、下火海、走鐵犁)等,觀眾與表演者是近距離接觸,站著體驗湘西文化的驚險、刺激和神秘。四是名家擔綱,發揮“名人效益”。比如《梯瑪神歌》,他們請來著名華人音樂家侯德健,著名作家余華等“兩岸三地”的專家參與創作,綜合了音樂、舞蹈、文學等藝術形式,打造出一臺講述土家起源、演變、戰爭、生產生活等內容的大型山水原生態歌舞史詩實景演出;又比如《天門狐仙·新劉海砍樵》,就是由廣西中元山水旅游文化策劃公司和張家界天門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資。公司董事長梅帥元是中國大型山水實景演出的創始人,他作為總策劃人成功運作了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印象·劉三姐》、《禪宗少林·音樂大典》、《紅色景崗山》、《泰山·登禪大典》等大型文化演藝項目。創新造就品牌,品牌催生效益。“時隔5年,第二次來張家界,就是為了看戲!”來自深圳的游客王之凌去年5月參加《天門狐仙·新劉海砍樵》新聞發布會后,就萌生了這個念頭。張家界市旅游局去年11月抽樣調查的數據顯示:像王之凌這樣慕“戲”而來的“回頭客”高達30.5%。
成功的市場運作模式是演藝業壯大的助推器。張家界演藝現象的形成應歸功于成功的市場運作模式。這種模式經過了三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是企業創業之初,民間文化投資商+專業劇團模式,其特點是投資主體多元化,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它源于《張家界·魅力湘西》的成功實踐。《張家界·魅力湘西》是張家界最早面向旅游的演藝企業,它從胚胎孕育開始就植入了市場化的“基因”。2002年,楊吉紅和阿輝等人出資30萬元作為創業的原始資本,采取民間資本加專業劇團的方式,先后與鳳凰縣陽戲劇團和湖南省民族歌舞團簽訂了合作協約:一方以現金入股,一方以人力資源入股,各司其職,共擔風險。這種完全市場化的運作模式使劇院形成了快捷高效的節目生產機制,劇院與專業劇團實現了雙贏。該劇院第一年付給鳳凰縣陽戲劇團的傭金是40萬元,第二年翻了一番,達到了80萬元。2006年,該劇院與實力更強的湖南省民族歌舞團合作,劇團常年有數十人在《張家界·魅力湘西》演出,可獲演出收入260萬元,加上創作收入可達300萬元,成為該團當年最主要的商業演出收入來源。第二階段是企業快速發展期,民間投資商+專業劇團+旅行社的運作模式。該運作模式三位一體,各司其責,文化投資商負責經營管理,專業劇團負責節目生產,旅行社負責宣傳,將演藝節目展示推介給海內外游客,同時收取游客反饋意見,提供給專業劇團及時修正節目。這種模式的特點是繼承了前者所有優點,又實現了與旅游市場的直接對接。它的成功運作推動了張家界演藝行業的快速發展。第三階段是企業逐漸步入成熟期,民間投資商+專業劇團+旅行社+名人的運作模式。這種模式是張家界目前演藝業最先進的運作模式,其優點就是集前兩種運作模式的優點于一身,同時保證了高端演藝節目的打造。它的出現使張家界演藝節目水準出現質的飛躍,推動張家界旅游演藝業逐漸向品牌化邁進。
科學化的管理引導是演藝業發展的保障。進入新世紀,旅游文化產業建設引起了省、市、區委、政府的高度關注,給予了足夠的重視。2007年全省旅游工作會議上,時任省委書記張春賢指出“沒有文化的旅游就沒有魅力”,提出“給藝術家一個高難任務”,“努力學習云南、廣西等地的成功經驗,結合我省實際,大力推出一批特色鮮明的文化旅游項目”,“創造一臺像《云南印象》、《印象劉三姐》那樣的原生態精品節目”,“為游客提供構思新穎、制作大氣的主題文化旅游晚會,豐富游客的文化旅游生活,延長游客的停留時間”。時任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蔣建國說:“我們的目的是要在張家界打造一臺高端旅游文化節目”。為此,省委、省政府給予四條政策支持:第一,以節目創辦方為主,省里派專家幫助策劃。第二,出臺對旅游地文化節目的扶持政策,首先向張家界傾斜。第三,所扶持的旅游文化節目,要什么牌子,省里給什么牌子。第四,這個節目一旦成熟后,將進行大規模炒作,要在國內炒響。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路建平提出打造富有國際水平和地方文化特色的“演藝培訓業”,不斷開拓文娛演出市場。市委、市政府更是悉心支持、培養、呵護。2008年6月,大型山水實景音樂劇《天門狐仙·新劉海砍樵》露天劇場選址天門山峽谷,張家界市政府斥資1.6億元,修建了城區到劇場的連線公路。與此同時,省市區采取多項措施保障旅游演藝業的發展。成立專門機構。安排專人做旅游文化產業發展的組織協調工作,擬定了旅游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確立了旅游文化產業的發展方向和目標,特別是強調要把服務旅游的演藝業作為旅游文化產業的支柱抓緊抓好、加快發展。實行優惠政策。借助張家界旅游資源優勢和品牌效應,引進外地演藝團體來張家界投資興業。為使這些外來文化企業進得來,留得住,實行免交三年所得稅、零收費等優惠政策。提供優質服務。堅持為文化企業提供便利服務。在為這些演藝企業辦好文化經營許可證的同時,還協助他們辦好工商、稅務登記,搞好培訓、指導。對干擾、破壞外來文化企業發展環境的現象,及時予以查處,使演藝企業能集中精力搞好硬件設施改造,抓好演出節目等軟件的提質升級。做好協調工作。多次組織召開營業性演出場所業主座談會,認真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呼聲,堅持為他們排擾解難。針對營業性演出場所存在的競相削價、無序競爭的問題,引導他們組建了演藝行業協會。
三、抓住演藝發展的黃金機遇期,推進張家界演藝業做大做優做強
中央、省委對文化建設越來越重視。在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熱切愿望的今天,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要培育文化產業骨干企業和戰略投資者,繁榮文化市場,增強國際競爭力,實現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十七屆五中全會和"十二五"規劃綱要進一步提出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的戰略目標。中宣部專門召開座談會研討部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工作。文化部、國家旅游局聯合出臺了《關于促進文化與旅游結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了文化與旅游結合發展的思路和措施。在大發展大繁榮的背景下,省委省政府確立了文化強省戰略,制定了湖南省文化產業發展規劃,明確提出發展壯大文化產業,打造國民經濟支柱產業。財政、稅務等部門也出臺了支持文化產業發展若干優惠政策。文化產業發展的春天已經到來。
抓住文化消費需求越來越旺盛的機遇。中國旅游業從無到有、從有到旺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最初是觀光旅游,這是最傳統的方式,“白天看廟,晚上睡覺”,最大的收入來源于門票,而對其他的行業沒有帶動作用,最大的問題是旺丁不旺財,賠本賺吆喝;第二階段是休閑旅游,當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的時候,恩格爾系數到了40%,休閑旅游應運而生,這時候的旅游就有可能成為支柱產業;到第三階段是體驗旅游,延伸到休閑、度假方面。目前,我國人均GDP已經超過4000美元,人們的文化消費需求呈現快速增長趨勢,張家界旅游正處在向第二階段過渡的時段,旅游人數持續走高,高端旅游剛剛起步,這一提升過程一方面需要在旅游產品里導入新的文化理念,另一方面也體現著旅游發展模式的轉型。而大型實景演出《天門狐仙·新劉海砍樵》等演藝節目的推出,可謂恰逢其時。
便捷的交通為演藝增添潛在的市場。近年來特別是“十一五”時期張家界市交通實現跨越式發展,鐵路、航空、高速公路在此交匯,形成了立體交通格局。1994年,張家界荷花機場正式通航,累計開通國內、國際航線及地區航線54條,通往國內53個城市;2005年12月常張高速建成通車;2008年,張家界新火車站投入運行;2009年,張花高速開工建設,黔張常鐵路納入鐵路勘探計劃。截至2010年末,張家界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8502.536公里,其中等級公路5762.676公里,較"十五"期間增加4128.456公里。交通格局的大改變,極大地方便了境內外游客來張家界旅游,特別是隨著自駕游的快速發展,為張家界旅游市場注入新的活力,進而為張家界演藝業增加了潛在的客源。
科技為演藝插上騰飛的翅膀。高科技手段不僅能實現實景演出當中許多“不可能的任務”,還提升了演出的內涵。比如《梯瑪神歌》實景演出引進當今頂級的聲光電設備,結合黑夜、月光、煙雨等自然舞美來完成創作,組成了《梯瑪神歌》的黑夜版、月光版,煙雨版等三個版本。節目共分“神之殤”、“神之韻”、“神之愴”、“神之天堂”等四個部分。整個實景演出文化意蘊深厚,富有歷史的穿透力和較強的藝術感染力。《天門狐仙·新劉海砍樵》總策劃人梅帥元介紹說,“早在《印象·劉三姐》的時候,剛出現了山水實景演出這個概念,我們還不知道怎么使用高科技手段,最多用一個燈泡,把LED燈使用在人的服裝上,使他在山水之間有變化的效果,這個手段最后被張藝謀導演用在奧運會的開幕式上,而且用得很多。”后來的幾部作品,陸續開始借助科技的幫助,現在他有一個團隊搜集全世界各種各樣的高科技手段。而他和譚盾為張家界打造的《天門狐仙·新劉海砍樵》,高科技幫了大忙。劇中巧妙地運用視頻,讓100只美麗的紅狐貍瞬間消失,機器就藏在古樹里面,完全和環境融為一體,讓觀眾不知道在哪兒。利用.. 聲、光、電的高科技表現手法,讓演藝節目美輪美奐。
四、張家界旅游演藝業可持續發展對策
一大批演藝品牌的形成,使張家界的旅游演藝業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但目前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比如規劃滯后,產品過多、過剩,導致行業發展隨意性和盲目性,市場也相對分散、競爭無序;同質競爭制約行業健康發展;行業發展缺乏強有力政策扶持,影響了全市旅游演藝業向規模化、集團化和品牌化的方向發展。因此,必須形成合力,盡快推出旅游演藝業可持續發展對策。
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加強宏觀引導。在旅游演藝業發展過程中,應進一步加強宏觀調控和行業管理。文化和旅游部門要根據全市旅游發展情況盡快制定旅游演藝業發展中長期規劃,做好協調、指導、服務和監督工作。按照“規范管理、行業自律、提質升級、打造品牌、繁榮發展”管理理念,進一步加強行業管理;發揮市場機制的積極作用,合理配置文化資源,提高演藝企業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能力;加大對演藝行業的扶持力度,盡快出臺有力度的扶持性政策。做好行業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工作,同時引導演藝企業以必要的人才投資、有效的激勵機制、包容的文化環境,匯集創作和管理骨干,形成精英演出團隊,建立一整套以較好的待遇吸引人,以有效的方法管理人,以良好的前景留住人,以和諧的團隊精神凝聚人的人力資源管理機制。
整合現有資源,打造演藝品牌。文化發達地區有一個有益的經驗,就是聚集資源樹品牌,放大效應促發展。樹立品牌是吸聚資金,增加效益,擴大影響,塑造形象,大力發展演藝業的有效途經。當前張家界的緊要工作就是依托資源優勢打造演藝品牌。一是鞏固和提質現有的《天門狐仙·新劉海砍樵》、《張家界·魅力湘西》和《武陵魂·梯瑪神歌》等演藝企業,突出個性發展,使其各具特色,各有優勢。二是鼓勵演藝企業兼并重組,有效整合各類資源,打造室內室外各一臺具有國際影響力、富有湘西民族文化特色的主題演藝品牌節目。三是加大宣傳力度,品牌的塑造離不開宣傳,要利用一切機會和一切可以利用的媒體、載體,開展集中宣傳攻勢,加大對《天門狐仙·新劉海砍樵》、《張家界·魅力湘西》、《武陵魂·梯瑪神歌》等演藝品牌的宣傳,讓其真正成為湖南的文化品牌、中國的文化品牌。
健全行業協會,加強行業自律。健全演藝行業協會,加強行業自律,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隨著政府職能的轉變,行業組織要承擔更多的自我管理職能,一方面針對競爭無序的現狀,制定行業規則,健全內部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監督的行業自律機制;另一方面加強與各演藝企業、旅行社和演出從業人員的協調溝通,向企業提供規范的經營指導,在政府和企業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從而規范演藝行業行為。
拓展本土文化,擴大對外合作交流。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大湘西民族文化以其詭異、神秘獨樹一幟。發展張家界旅游演藝業要立足大湘西傳統文化和民族文化優勢,深入挖掘、整理源頭文化和民族文化經典元素,進行深度開發利用,形成一大批特色鮮明、民族氣息濃厚、內涵豐富、讓人回味的精品劇目,充分展現大湘西文化魅力。在推廣形式上,在保留和延續中國優秀文化精華的前提下,要與時尚元素以及現代科技結合,實現"國內外游客在張家界領略自然風光之美的同時,還能感受到中華文化藝術的魅力。"同時,引導各演藝企業與文化發達地區開展文化交流合作。既要學習借鑒外地的成功經驗,創造條件,引進國內著名演藝品牌企業落戶張家界,走強強聯合之路,又要敢于走出去,采用巡演等方式,向外省、甚至國外展示大湘西文化的魅力,擴大張家界旅游演藝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
報:省委常委,省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發展領導小組成員,
中宣部改革辦
發:省財政廳、省直宣傳系統各有關廳局,省直文化產業集團,
各市州委宣傳部,省級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單位
責任編輯:彭.康
|